翼教版生物八下63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一内容摘要:
因为不同的物种之间虽能婚配,却不能生育后代,只有同种能育。 如果我们主张人类多祖论,就会在生物学上犯常识性的错误,现在已证实了人类多祖或多元论是违背科学常理的。 人类从人猿主干上分离,究竟发生在哪一地区。 是在非洲,然后走进亚洲,还是在亚洲。 非洲是人 类的摇篮首先是由达尔文提出来的。 他在 1871 年出版的《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作了大胆的推测。 另一位进化论者海格尔则在 1863 年发表的《自然创造史》一书中主张人类起源于南亚,还绘图表示现今各人种由南亚中心向外迁移的途径。 此外,还有中亚说、北亚说以及欧洲说。 由于人类的摇篮随人类化石的不断出土,而摇摆于各洲。 欧洲,特别是西欧,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祥地。 从 1823 年到 1925 年就有 116 个个体,其中包括猿人阶段的海德堡人。 而新石器时代的人骨发现得更多,有 236 起。 因此,人们打开地图一看,欧洲布满了古人类的遗址。 而当时除了爪哇猿人外,在 亚洲其他的区和非洲还没有找到过 古人类遗址。 还有,最早发现的古猿化石也出土于欧洲,即 1856 年在法国发现的林猿化石。 加上 20 世纪 20 年代“辟尔当人”的骗局喧嚣一时(辟尔当人被有些学者看作是最早的人,甚至称他为“曙人”。 最后被揭露,所谓“曙人”,原来是来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人头骨和一个现代猿类的下颌骨凑合起来的假品),所以当时许多人认为人类起源的中心是在西欧。 但随着亚非两地更多人类化石的发现,人类摇篮欧洲说才逐渐退出了舞台。 “北京人”的发现不仅拯救了爪哇直立猿人,也使中亚起源说更加风靡一时 1887 年 ,荷兰解剖学家杜布哇,抱着寻找早期人类化石遗骸的热望,来到印尼的爪哇岛,居然找到了原始人的化石。 1890 年,在一个名叫垂尼尔的地方,先是找到下颌残片,次年又发现一具头盖骨,这就是著名的“爪哇人”第一号头盖骨。 1892 年,又在不远处找到一根大腿骨。 杜布哇研究了这些材料后,认为它们属于同一个体,而且正是人们要寻找的人与猿之间的“缺环” 爪哇直立猿人的发现使南亚说为之一振。 然而杜布哇的发现却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最强烈的反对来自教会。 教会坚持说,人类的祖先应是亚当,怎么可能是猿人呢。 1911 年,古生物学家马 修在《气候和演化》一书中,列举种种理由鼓吹中亚高原是人类的摇篮。 其理由,一是中亚因喜马拉雅山的崛起,致使自然环境变得不适宜生存,但对动物演化来说,受刺激产生的反应最有益处,所以这些外界刺激可以促进人类的形成;二是哺乳动物的迁徙规律常常是最不进步的类型被排斥到散布中心之外,而最强盛的类型则留在发源地附近继续发展,因此在离老家比较远的地区反而能发现最原始的人类。 当时发现的早期人类化石如海德堡人和爪哇直立猿人,与这一假说正好吻合。 1927 年,中国发现“北京人”化石,之后相继发现了“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工具以及用火遗迹,这一重大发现不仅拯救了爪哇直立猿人,也使中亚起源说更加风靡一时。 1930 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刘易斯在印巴交界处的西瓦立克山区找到一块上颌碎块,该标本从形态上看有些接近人的特点,他便借用印度一个神的名字“拉玛”把它命名为“拉玛猿”。 但由于当时他人微言轻,这一看法未被首肯。 到了 60 年代,古生物学家皮尔宾姆和西蒙斯对林猿类 26 个属 50 多个种作综合研究时,注意到拉玛猿形态上的似人特点,认为它可能是人类这一支系的祖先类型 ,并将它从猿科中转到人科中,人类起源南亚说再度兴起。 然而随着非洲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的大量涌现, 使人类起源非洲说重新崭露头角 在达尔文推测人类起源于非洲时,当时少见化石证据。 这种情况在 20 世纪 20 年代发生了改变。 在南非盛产金钢石的小城金伯利附近,有一个名叫塔恩的地方,那里有许多采石场,在采石时经常发现哺乳动物化石。 1924 年曾发现一具幼年猿类头骨,后经解剖学教授达特的研究,认为它人形态介于人和猿之间,遂将其命名为“非洲南猿”。 1936 年,在德兰士瓦地区斯特克方丹采石场发现一个成年个体的南猿化石,次年又 在一名叫克罗姆特莱伊采石场找到完整的南猿下颌骨和头骨碎片,南猿逐渐引起学术界的认同和重视。 但就它是“最接近猿的人”还是“最接近人的猿”,学术界仍有争议。 解决争议的关键是南猿能否制造工具。 虽然人们曾在发现南猿化石的洞穴和裂隙中找到了石器,但同时还有进步类型的人化石伴生,因此南猿是否是工具的制造者很难取得一致意见。 此外,由于南猿化石出土层位不清,故南猿确切的生存年代还一时无法搞清。 正当人们左右徘徊时,东非的化石发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 从 1931 年起,英国考古学家路易斯利基就在东非大裂谷的一个名 叫奥尔杜威峡谷的分支部分进行发掘,找到了不少非常原始的石器。 它们是用河卵石或砾石简单打制成的,年代是更新世早期。 谁是这些工具的主人呢。 利基夫妇在这里搜索了 20 多年,终于在 1959年 7 月的一天发现了一具南猿头骨。 它比南非粗壮南猿还要粗壮,学名为“鲍氏南猿”,一般称其为“东非人”。 通过种。翼教版生物八下63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一
相关推荐
口→恒温发酵→冷却→检样→成品。 :①玻璃瓶最好选择耐高温的;②温度计要 消毒的;③发酵时要密封;④消毒后的玻璃瓶要冷却。 向学生出示两个问题:。 ,形成无氧环境。 引导学生总结: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利用乳酸菌或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使之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菌或酒精的过程。 制作过程:一般包括灭菌、接种、密封、发酵等步骤。 让学生们说说自己了解的发酵食品方面的情况 在各种生物酶的作用下
下列句子中,没有表达青春积极的人生追求的是 ( ) A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C 青春易逝,人生易老,及时当行乐,潇洒走一回 D劝君 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5小华从上了中学后,不再愿意让父母看自己的日记,也不愿意在父母面前袒露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这说明他() A 开始出现独立意 识 B 思想趋向成熟 C 有了闭锁心理 D 有了坚强意志
3’ 三、绘画练习 20’ 四、 小结。 5’ 一、 寻找春天的色彩: 寻找春天的风景图片。 展示收集来的图片。 二、 感受春天的色彩: 谈一谈春天,你喜欢春天吗。 为什么。 找一找春天的色彩。 三、 表现春
2、之洞等拟 奏定学堂章程 ,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 “膨胀” “舞台” “影响” “组织” “运动” “报告” “观念”等新名称,其根本目的在于()对向西方学习 禁止具有维新思想的新名称”其根本目的是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这体现了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同时,保有传统的儒学思想以维护清王朝统治,故选择 D 项。 A、B 两项不是根本目的,排除。 答案2015课标全国
课时建议 1 课时。 六、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提出问题 : (1)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有哪些。 (2)其中环境污染直接威胁我们的健康 ,而且还会贻害下一代的是什么病。 (3)目 前遗传病的发生率 和死亡率如何。 遗传病是如何产生的。 (4)怎样利用遗传病的原理避免遗传病的发生 ,使每一个家庭都生育出一个健康的孩子。 根据学生回答 ,导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3、关键信息:“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结合胡佛实行的相关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选择 D 项。 A 项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与题意不符;B 项是对外贸易政策,不属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 项自愿减少耕地是生产者自己的选择,不属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2014大纲全国,23) 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 “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