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二六国论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主,体会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教师点拨( 15 分钟)(课件显示) 【课内情感迁移设计】在文章最后一段,适当加入写作背景材料,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并展开联想和讨论,联系以往学习的文言文体会中国古代文人的济世救民的情怀和 天下兴亡的观点。 ( 10 分钟) 补充背景 宋真宗景德元年( 1004 年)“澶渊之盟”议定。 每年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宋仁宗庆历二年( 1044 年),宋又被迫与辽订盟,每年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 同年,宋与西夏达成协议,西夏对宋称臣,宋每年送给西夏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 茶三万斤。 尽管如此,辽和西夏的侵略活动仍未停止。 苏洵此文就是针对这种情况写的。 各家关于天下兴亡的观点 (高一年级为主,适当联系初中内容 ) (课件显示) 《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伶官传序》:忧劳可以 兴国,逸豫可以记身 《谏太宗十思疏》: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阿房宫赋》:戒奢以俭 《触龙说赵太后》:磨炼国君意志,培养能君主 《邹忌讽齐王纳谏》:广开言路 《勾践灭吴》:励精图治,心忧天下,尊贤重士,法纪严明 《《出师表》:广开言路、亲贤远佞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总结课文 发课外练习(苏辙、李桢《六国论》节选比较阅读)(课件显示,课后完成) 机动时间( 5 分钟) 课堂注意 1 学生课前要充分预习,解决字词及课文翻译 2 以课文分析为主,翻译为辅。 3 使学 生明白文学和历史的区别,不要陷入历史史实的纠缠中 【教学媒体设计】可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