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四白发的期盼教学实录内容摘要:
生 10:因为很多老人都对记者说他们很孤独,生活很郁闷,常常一个人流泪,生活孤孤单单的。 师:举一些例子,你这是概念。 说你听到的那些素材。 生 10:„„没有。 师:没有 ?那么多典型的感人的例子你都没有听到吗 ? 生 10:那个老人最后被车撞了。 师:老人被车撞了,它只是个意外,那不能说老人生活就一定非常孤单。 一个精神不孤单的老人也可能被车撞了,这只是交通事故。 —— 还是你说吧,听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素材 ? 生 11:听到了一首歌。 师:一首歌《常回家看看》, 对。 生 11:那里主要讲到老人的期盼,再后面举了个姓高的老人的例子。 他每天跟鸟儿在一起,他很想他的孙子,但是孙子不能来看他。 这个例子突出表现 —— 师:里边有一句话,不知大家听到了没有。 他是把 —— 鸟 —— 当 —— 生 11:孙子。 师:这个老人的情况,我听了好像和你感觉不一样,他好像不是唉声叹气,他很快乐很高兴的,说话的时候谈笑风生,你难道也觉得他很孤寂吗 ? 生 11:我觉得他内心还是挺孤独的。 师:你竟然从他谈笑风生的话语底下听出了他内心的孤寂。 你怎么听出来的 ? 生 11:我 觉得一个老人,表面上虽然谈笑风生,但他的内心,跟,将一个动物当作孙子,这表明他内心还是孤独的。 师:因为他内心太孤寂,需要排遣。 他找到了一种方式,我们从这种方式上可以反过来看出他内心的孤寂。 是这样吗。 生 11:嗯。 师:录音里有一个数字大家听到了没有 ?我国已经到了一个老龄化的社会,我国老龄人口是多少, 60 岁以上的人是多少 ? 众生:一亿两千 —— 师:一亿两千六百万,数字很大吧。 那就是说,我们十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 他们这么大一个群体的生存状态是什么 ?这就是这个作品要告 诉人们的,他们的精神需求是不可忽视的。 刚才一位同学已经说到了。 好,我们再采回答第二个问题。 老人,白发的期盼,他们最期盼的是什么。 用一个专业术语来回答。 一起回答好不好,叫什么。 众生:精神赡养。 师:对,精神赡养。 下面就要考考你们的听力了,什么叫精神赡养。 你听到的专家的解释是什么。 能说多少说多少,因为那个专家说得太快了,根本没有办法把它全部记录下来。 你这会儿只能采取什么办法呢。 用关键词记录它。 生 12:嗯,那位专家说的好像就是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师:满足老 年人的精神需求,非常好。 尽管他说的话和专家说的距离很大,但只是语言形式上距离很大,他把实质内容一下子抓住了。 谁还能再把那话说得向专家靠拢靠拢。 生 13:就是以合适的表达方式,来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 师:回答得很好。 如果说我们刚才听第一段是从信息的角度上来让大家听了听基本的元素,那么,我们第二次听就已经让大家从内容的角度上对它们进行分析,加工,概括。 现在请同学们再思考回答,你们刚才听到了摩托车的声音,听到了歌声,鸟叫声,这些在广播作品的表现形式里,被叫做音响效果。 请想一想,加上了这些音效,和没 加上 —— 相对于我们平常阅读的纸面上的文字文本比,它们的表现力有什么不同吗 ?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当一段话是我们阅读看到的,和是我们听觉听到的比较,它们的表现力有区别吗 ?好,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进行第三次听。 大家先把文本看一看。 (投影生阅读略 ) 师:下面我们再来听一听,广播是怎么以声音形式来表现这段内容的。 你听了以后,觉得和你的视力所及,有什么样的区别。 请大家静心来听。 这回是让你们感受一下两种不同文本形式的表现力有什么区别。 (录音略 ) 师:我们刚才所听到的这一段录音节目《白发的期盼》, 曾获得亚洲广播的最高奖 ——亚广联广播节目奖。 刚才听的过程当中,你的感受如何 ?和你阅读文本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我常常讲,我们这代人是听。苏教版必修四白发的期盼教学实录
相关推荐
呢。 讨论一下,如何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提示 :从表达方式上来看,我们可以把它分为 2层) 明确:对“秋之为状”的描绘和对秋的议论 2.第一部分是怎样来写秋之状的呢。 明确:分别就秋的色、容、气、意,描绘出了秋状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其中色、容为实,气、意为虚,手法是由实入虚,虚实结合。 接下去作者写道:“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可见作者写秋状其实还是为了写秋声
3、的面料吸水性和透气性差D可以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与聚酯纤维解析聚酯纤维是合成纤维,A 错误;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 错误;这种玩具的面料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好,C 错误;灼烧羊毛时能够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与聚酯纤维,D 正确。 答案空题4(2015浙江杭州文澜中学模拟,25,5 分)小芳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 溶液和葡萄糖溶液进行葡萄糖与新制的 H)2 反应条件的探究
3、气,这样就使得生物圈中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 因此该转化可以维持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C 正确;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D 错误。 答案2014杭州西湖区一模,15,3 分)右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 “”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戊。 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如图要求的是 ()甲 乙 丙 丁 戊A
生 3:有些很特殊的句式在演讲时要讲出必要的语调语气。 那个排比句式,“为阳光所„„为音乐所„„为带„„”语气可以逐渐加强,语速逐渐加快,表现出一种热烈赞美的情感气势。 后面一句“该是何等的情景呢。 ”是感叹式的疑问语气,要表现出激动的前景令人憧憬,令人向往。 师:你把这两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我们听有没有这种感觉。 (生 3演讲) 生 4:我觉得讲这段好似诗歌般语言,语速不宜快,(演
4、玉米种子 拧紧瓶盖 B空气 C水分 D阳光解析探究实验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只有一个因素不一样,其余的条件完全相同,得到的实验结论科学合理。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实验有水分,实验没有水分,其他的实验条件都一样,本实验探究的环境条件是水分,选项 C 符合题意。 答案2015杭州模拟 )下列生物均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得到的,其中所利用的技术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D. ,无能为也已矣今老子孙忧为后世必)2()1( 洿 8. 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子路拱而立, 止 子路宿 B. 欲 洁 其身,而 乱 大伦 C. 杀鸡为黍而食之, 见 其二子焉 D. 不 仕 无义 9. 选出下列句中没有倒装的一项( ) A. 无乃尔是过与。 B.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C. 赵氏求救于齐 D.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