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8.1《日本》全章节教案内容摘要:
2、,了解到本州是最大的岛屿。 可由学生用颜色笔在地图上勾画或让学生上讲台指示挂图找地名,“多山的地形”部分可分下列步骤:1在七年级上册的“六大板块示意图”上找出日本位于亚欧 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2找出日本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的位置。 补充日本国的两个别称:“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 最后在图 3l 上找出日本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 “温湿的气候”部分可用纬度相近的东京和北京的气温、降水资料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东京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量较丰沛且季节分配较均匀。 因此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在教法上,可向学生出示统计数据并让学生计算气温年较差,计算两地年降水量差。 或者投影自行 3、设计的东京和北京的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并辅之以学生读图计算得出结论。 最后补充说明:在此气候条件下,漫山遍野的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东西融合的文化”部分参照我国隋唐时历史,如鉴真东渡、派遣唐使等,表明日本文化受我国文化影响大。 “发达的经济”部分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可按以下步骤讲述:1讲述日本经济概况。 强调其工业产品 占世界市场的比 例和世界排名,强调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 2 位。 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经济为什么能迅速恢复,如此发 达。 附日本主要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比例和世界排名:2承转:日本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国,更重要的是国内铁矿、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8.1《日本》全章节教案
相关推荐
动 组织教学,情景导入。 观看图片。 展示图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细菌的发现 阅读书本知识,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讨论,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用大屏幕展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三种形态;分组讨论细菌的大小及结构特点,并与动、植物细胞进行对比,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并进行交流。 请一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就细菌的结构和营养问题与
1、最新海量高中、式的加法和减法(第 2 课时)提技能题组训练去括号、(22(-1+x)的结果为() 析】选 2(-1+x)=42a+(2.【解析】21【知识归纳】巧记去括号法则去括号,去括号,符号变换最重要;括号前是正号,里面各项保留好;括号前是负号,2014黄冈模拟)把 3+3化简得.【解析】3+3=3+33+3=a+a+5【易错提醒】去括号时,要把括号前面的数连同符号一起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
( ) A、 红细胞 B、 血清 C、 血小板 D、 血浆 具有吞噬细菌功能的血细胞是 ( ) A、 血浆 B、 红细胞 C、 血小板 D、 白细胞 下列含有血红蛋白的是 ( ) A、 血浆 B、 红细胞 C、 白细胞 D、 血小板 血液的成分中具有止血作用的是 ( ) A、 红细胞 B、 血浆 C、 白细胞 D、 血小板 血液是属于一种 ( ) A、 体液 B、 腺体分泌物 C、 组织 D、
2、习提问请同学说说你了解的欧洲西部。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高大的浮冰,刺骨的海水,凶悍的北极熊,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区吗。 讲述,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 冰天雪地,企鹅成群、冰川深厚,这又是什么地方呢。 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两个神秘的地区。 板书: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三、讲述新课:范围、位置学生读图、读书,回答问题。 指图,指导学生从地图上找到答案。
2、利亚人口、城市分布与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解法,讨论法教具 多媒体课件课型 新授课课时 3 课时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南半球蔚蓝的海水中有一个金锁形状的大陆,它的名字就叫做澳大利亚。 今天我们就来解读一下这个国家,看一看 它有何魅力。 投影 展示图片“澳大利亚国旗”提问 你们曾经见过这样的一面国旗吗。 知道它属于那个国家的吗。 学生 澳大利亚讲述
2、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板图、多媒体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 复习提问:提出问题:请同学说说你了解的西亚。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教师提示从位置、地形、资源、宗教四方面谈)二、 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