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6中考语文重点篇目专题复习 第十七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内容摘要:
1、第十七篇 生于忧患 , 死于安乐 原文呈现 课文翻译 章节精解 舜 发 于畎 亩 之中 , 傅 说举 于版筑之 间 , 胶鬲 举 于 鱼盐 之中 ,管夷吾 举 于士 , 孙 叔敖 举 于海 ,百里奚 举 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必先苦其心志 , 劳 其筋骨 , 饿 其体肤 , 空乏其身 , 行拂乱其所 为 , 所以 动 心忍性 ,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 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 虑而后作;征于色 发 于声而后 喻。 入 则 无法家拂 士 , 出 则 无 敌 国外患者 , 国恒亡 , 然后知生于 忧 患而死于安 乐 也。 舜从田野中发迹 , 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 , 胶鬲从鱼盐贩中被 2、举用 , 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 , 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 , 百里奚从集市之间被任用为大夫。 所以 , 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 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 使他的筋骨劳累 , 使他经受饥饿 (之苦 ),使他受到贫困 (之苦 ), 使他做事不顺 , (通过这些 )来使他的心惊动 ,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 , 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 , 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 , 思绪阻塞 , 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 )从脸上显露出来 , 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 , 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而一个国家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主的贤士 ,在国外没有来 3、自敌国的忧患 , 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 , 而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第一部分 (第 1自然段 ):举例论证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第二部分 (第 2自然段 ):从正反两面 , 由个人到国家 , 论证经受磨炼的益处 , 归纳全文的中心论点。 【 中心概括 】 本文通过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砺 , 终成大业的例子 , 说明了忧患可以激人奋发向上 , 从而阐明 “ 生于忧患 , 死于安乐 ” 的观点。 【 写作特点 】 句式灵活 , 形式多样 , 既给文章增添了气势 , 又给人美不胜收之感; 层层深入 , 观点凸现。 一、文学常识 孟子 ( 4、约前 372前 289), 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字子舆 ,邹 (今山东邹县 )人。 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 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最有影响的大师 , 封建时代被尊为 “ 亚圣 ” , 又与孔子并称 “ 孔孟 ”。 孟子提倡 “ 仁政 ” 、 “ 王道 ” , 提出 “ 民为贵 , 社稷次之 , 君为轻 ” 的民本思想。 曾以所学游说诸侯 , 但不为所用。 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作 孟子 七篇 , 计 261章。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 , 百家争鸣 , “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 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 , 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 5、影响。 孟子 与 大学 中庸 论语 合称四书。 二、重点字词句 1 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通 , 意思为: 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通 , 意思为: _ (3)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 , 意思为: _ 曾 增 增加。 衡 横 梗塞,不顺。 拂 弼 辅佐。 起,指被任用 2 古今异义 ( 1 ) 舜 发于畎亩之中 古义: 今义:送出 , 交付 ( 2 ) 傅说 举于版 筑之间 古义: 今义:举起 古义: 今义:修筑、构筑 ( 3 ) 所以 动心忍性 古义: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捣土用的杵 以所,凭此、借此 代词,这,这个 ( 4 ) 故天将降大任于 6、是人也 古义: 今义:判断动词 ( 5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古义: 今义:征讨 古义: 今义:比喻 表现 明白,了解 使 劳累 3 词类活用 ( 1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劳其筋骨 原意为:劳累 , 句中意为: 饿其体肤 原意为:饥饿 , 句中意为: 空乏 其身 原意为:缺乏 , 句中意为: 行拂 乱其所 为 原意为:混乱 , 句中意为: 使 饥饿 使 资财缺乏 使 扰乱 使 坚忍 所以 动 心 忍性 原意为:坚忍 , 句中意为: ( 2) 动词作状语 入则 无法家拂士 原意为:进入 , 句中意为: 出则 无 敌 国外患者 原意为:出去 , 句中意为: _ _ _ ( 3) 名词作动词 人 7、恒 过原意为:错误 , 句中意为: 在国内 在国外 犯错误 起,指被任用 4 一词多义 ( 1 ) 发 舜 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 ( 2 ) 拂 行 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 拂士 发出 违背 通“弼”,辅佐 田间、田地 5 重点实词 ( 1 ) 舜发于 畎亩 之中 畎亩: ( 2 ) 管夷吾举于 士士: ( 3 ) 故天将降大 任于是人也 任: _ _ _ _ _ _ _ _ _ ( 4 ) 行拂 乱其所为 乱: ( 5 ) 曾益 其所不能 曾益: ( 6 ) 困于心衡于 虑而后 作虑: 作: 狱官 责任,使命 扰乱 增加 思虑 奋起,指有所作为 守法度的大臣 ( 7 ) 入则无 8、 法家 拂 士 法家: 士: ( 8 ) 国 恒 亡 恒: 贤士 常常,经常 介词,在 6 虚词用法及意义 ( 1 ) 于 舜发 于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 于是人也 为( 2 ) 胶鬲举于鱼盐 之中 介词,表对象,可译 “向”“给”“和”“对” 助词 ,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 无意义 代词,代人、事或物,译为“他 (们 ) ( 3 ) 必先苦 其心志 ( 4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5 ) 征于色发于声 而后喻 ( 6 ) 出 则无敌国外患 者的”“它 (们 )的”“她 (们 )的” 代词,这样 连词,表承接 连词,如果 语气助词,表停顿 7. 重点句子翻译 ( 1 ) 舜发于 9、畎亩之中。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 ( 2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必先苦其心志 , 劳其筋骨。 所以 , 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 , 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 使他的筋骨劳累。 ( 3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 , 思虑阻塞 , 然后才能有作为。 生于忧患 , 死于安乐 三、文意理解与探究 1 (2015安徽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 (2015葫芦 岛 模 拟 )选文首先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 , 得出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 , 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 , 得出 _ 的论点。 3 (2013营 口 )文中孟子认为 , 一个国家要想避免 “ 亡 ” 10、 的命运 , 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在国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有足以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 举例论证 (摆事实 ) 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 , 而安乐能够导致灭亡 (“ 答生于忧患 , 死于安乐 ” 亦可 ) 4 (2013阜新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中 “ 是人 ” 指哪一类人。 经受艰苦磨炼之后 , 能够成就伟大事业的人。 5 (2015辽 阳模 拟 )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 , 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引出并论证 “ 生于忧患 ” (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 )的观点;运用排比 , 同类并举 , 增强了文章气势 , 论证更充分。 6 (2015安徽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 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 (意思对即可 ) 7 (2015盘锦 模 拟 )文章开 头 列 举 了六位古代圣君 贤 臣 , 他们经历艰苦磨难后都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在历史长河中 ,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再列举一例。 示例:司马迁在遭受腐刑后 , 忍辱负重 , 发愤著书 , 最后完成了惊世之作 史记。辽宁省2016中考语文重点篇目专题复习 第十七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
相关推荐
1、第三篇 河中石兽 考情搜索 辽宁各地市近 5 年均未考查 原文呈现 课文翻译 章节精解 沧 州南一寺 临河干 , 山 门 圮于河 ,二石 兽 并沉焉。 阅十余 岁 , 僧募金重修 , 求石 兽 于水中 ,竟不可得。 以 为顺流下矣 , 棹数小舟 ,曳 铁钯 , 寻 十余里 ,无迹。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 , 寺庙的大门倒塌在河中 , 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 经过十多年 ,
果跟随同伴做了错事,要 ;在同伴即将或已经做错事的情况下,要。 (二 )合作探究 合作研讨以下问题,能在书上勾画的尽量把答案勾画在书上,并标明题号;需要举例、阐述的写出关键词。 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 有哪些。 如何克服从众心理。 完成 P63“反思”第二题 (三)成果交流: 1.认真听取小组交流、展示、补充。 将你认为有用的记下来。 2.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懂得了些什么。 今后你会怎么做。
1、第十九篇 曹刿论战 原文呈现 课文翻译 章节精解 十年春 , 齐师 伐我。 公将 战 , 曹刿请见。 其 乡 人曰:“ 肉食者 谋 之 ,又何 间 焉。 ” 刿 曰:“ 肉食者鄙 , 未能 远谋。 ” 乃入 见。 问 : “ 何以 战。 ”公曰: “ 衣食所安 , 弗敢 专 也 , 必以分人。 ” 对 曰: “ 小惠未徧 , 民弗从也。 ” 公曰: “ 牺 牲玉帛 , 弗敢加也 ,必以信。
锻炼身体。 大课间期间,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各种游戏。 你认为推行“ 30分钟大课间”有什么意义。 进入期中考试紧张复习中的小金总觉得身心疲惫、头昏脑胀;课堂上注意力总是集中不起来,反应迟钝。 回家复习功课时, 3 个小时下来也复习不了什么内容,效率极低„„想一想小金应该怎样做。 为什么。 简要说说在紧 张的学习过程中,劳逸结合有什么好处。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并归纳总结。 (四)当堂检测: 1.
1、第十篇 湖心亭看雪 原文呈现 课文翻译 章节精解 崇 祯 五 年十二月 ,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 ,湖中人 鸟 声俱 绝。 是日更定矣 , 余拏一小舟 ,拥 毳衣炉火 , 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 沆 砀 , 天与云与山与水 , 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 , 惟 长 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崇祯五年十二月 , 我住在西湖边。 连续下了三天大雪 , 西湖中人
1、第十三篇 小石潭记 原文呈现 课文翻译 章节精解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隔篁竹 , 闻 水声 , 如 鸣 珮 环 , 心 乐之。 伐竹取道 , 下 见小潭 , 水尤清冽。 全石以 为 底 , 近岸 , 卷石底以出 , 为 坻 , 为屿 , 为嵁 , 为 岩。 青树 翠 蔓 , 蒙 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 鱼 可百 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 日光下澈 , 影布石上。 佁 然不 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