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辛亥革命》ppt课件内容摘要:

1、 辛亥革命 结合材料,阐述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 “ 当初次之失败(指兴中会成立后领导的广州起义),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惟庚子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 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 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 孙中山 建国方略 1901年 辛丑条约 签订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材料二 20世纪初的清政府的 “ 新政 ” 政治:裁冗官衙及军机处、设内阁、资政 院咨议局、初行三权分立、地方自治。 经济:工商业为富强之本,设立商部,出 台保商措施。 法律:颁大清新刑律,仿西方体制, 刑分主刑从刑,刑民分开。 教育: 1904年通过癸 2、卯学制,分学前、 小、中、大、职等教育层次,是现代教育的开 端。 军事:编练新军。 材料三 从 1901年至 1905年,清政府颁 布了 30多道上谕,推行新政,其经济改革方 面的措施是奖励实业,振兴商务。 政府 决定带头破除耻于为商的成见,提倡、奖励 私人资本办工业。 清政府还颁布了 奖励工 商章程 ,凡办 1000万元以上实业者赏男 爵,办 2000万元以上实业者赏子爵 1901年至 1911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 320多家,资本总额 1亿多元,是以前三十余 年的两倍多。 1. 辛丑条约 签订后,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 清政府实行 “ 新政 ” ,客观上为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3、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背景 “ 公理未明,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 革命去之。 ” 章炳麟 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 “ 中华共和国 ” 邹 容 1905年,在东京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孙中 山组织了同盟会。 同盟会的纲领提倡通过 “ 国 民 ” 选举,建立共和政府,同时还提倡将土地 分给农民。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从未有人将土 地分配问题作为自强或改革的一个合理的组成 部分提出来。 原因在于,没有人曾认真地考虑 过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方面进行一场根本革 命。 孙之前,没有人提出过农民大众可以转变 成有文化、有财产、政治上积极的公民这样的 见解。 如何理解同盟会的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 4、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 推翻君主制、建 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解决土地问题 政治纲领 三民主义(指导思想) 如何理解同盟会的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 推翻君主制、建 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解决土地问题 政治纲领 三民主义(指导思想) 核心 条件 1. 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2. 组织基础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革命团体的建立: 兴中会等 革命政党的建立: 中国同盟会 3. 军事基础 革命党起义: 黄花岗起义 群众斗争: 保路运动 (有利时机 )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武昌 5、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1911年 南京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政权建立 概 况 1911年 南京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政权建立 时间: 临时大总统: 国旗: 国都: 纪元: 概 况 1912年 1月 1日 1911年 南京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政权建立 时间: 临时大总统: 国旗: 国都: 纪元: 概 况 1912年 1月 1日 孙中山 1911年 南京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政权建立 时间: 临时大总统: 国旗: 国都: 纪元: 概 况 1912年 1月 1日 孙中山 五色旗 1911年 南京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政权建立 时间: 临时大总统: 国旗: 国都: 纪元 6、: 概 况 1912年 1月 1日 孙中山 南 京 五色旗 1911年 南京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政权建立 时间: 临时大总统: 国旗: 国都:纪元: 概 况 1912年 1月 1日 孙中山 南 京 中华民国纪年 五色旗 1911年 南京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政权建立 时间: 临时大总统: 国旗: 国都:纪元: 概 况 1912年 1月 1日 孙中山 南 京 中华民国纪年 五色旗 性质 :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1911年 南京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政权建立 时间: 临时大总统: 国旗: 国都:纪元: 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约法特别规定责任内 7、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发布命令必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 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 三权分立 确立议会共和制政体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约法特别规定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发布命令必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约法规定: 8、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 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 三权分立 确立议会共和制政体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约法特别规定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发布命令必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得享 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 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 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据这些内容体 现这是什么性质的宪法。 “ 袁世 凯尽管不好,我们 要希望他好,要用 诚恳的劝告,严密 的监视,感动他 9、, 鼓励他,使他不可 能不好 ” 你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结果。 你认为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美国一位权威人士对这些不老练的政治家的这 一失败作了生动的描写: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 真是荒唐可笑。 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 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 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 它是外国的、空 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 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 就被除去。 它不代表政治思想,只是政治思想的一幅 漫画,一幅粗糙的、幼稚的、小学生的漫画。 这 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 然而, 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 而是一代人。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 10、渠在 1941年时感慨地说, “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为怪,因为他们体会不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 引自新华网 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 1915年 12月,袁世凯宣布,他将于 1916年 1月 1日接受皇帝的称号。 中国一位哲学家已预料 到反对派极其强烈的反应,当时他这样写道: 我们用木头或泥土雕塑出一个人的偶像, 称它为神。 把它放在美丽的庙宇里,让它坐在辉 煌的神龛里;人民崇拜它,认为它是不可思议地 强有力的。 但是,假如有个疯子把它推倒、踩在 脚下,并把它抛进肮脏的池塘里,假如有人发现 了它,再把它捡回来,放在原来神圣的地方,那 么,你将发现它的魅力已经失去。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性质: 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 2)意义: 打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 ;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社会习俗的变迁 ; 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 程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