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年一年级上 第2单元《位置》精品教学案(含答案)内容摘要:
2、上、下、前、后1 课时2左、右 1 课时上、下、前、后教材第 9 页的内容及练习二的第 1、第 3 题。 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从而经历建立“上、下”和“前、后”的方向感的过程。 、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及体验其相对性。 最新海量高中、确辨别“上、下 ”和“前、后”的位置及体验其相对性。 课件或挂图,各种汽车、火车、轮船图片。 游戏导入新课。 把数学 书放在桌上,再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上,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铅笔盒上。 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 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题 目:上、下、前、后教材第 9 页主题图。 课件动态显示第 9 页主题图。 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幅大桥 3、的图画。 蓝天下 ,雄伟的大桥横跨江河,一艘轮 船正从桥下穿过,大桥铁路上正奔驰着一列火车,铁路上方的公路上正行驶着一辆辆各式各样的汽车课件显示:汽车在火车的上面 ,火车在汽车的下面。 请你回答:汽车在轮船的( )面,轮船在火车的( )面。 请你继续观察,你还能想到什么?汽车的下面有火车和轮船。 课件显示:公路上行驶的 3 辆汽车。 (小轿车在前面,卡车在中间,客车在后面)请你继续观察,你还能想到什么?客车的前面有卡车和小轿车;卡车在小轿车的后面,在客车的前面。 老师提问:同样是火车,为什么一会儿 说它在上面,一会儿又说它在下面呢?同样是卡车,为什么一会儿说它在前面,一会儿又说它在后面呢?使学生理解:在 4、位置关系不变时 ,对于两个物体,上下和前后位置关系是绝对的; 但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和前后位置关系也会不同。 只要能用自己的 话把道理说清楚就可以了。 如火车对轮船来说,在轮船的上面;火车对汽车来说,却在汽车的下面; 卡车对客车来说,在客车的前面,卡车对小轿车来说,却在小轿车的后面。 最新海量高中、 页“做一做”。 通过“拍手游戏” 让学生巩固“上、下、前、后”的概念。 习 二的第 1 题制成课件 ,使学生理解在运动中“前、后”是可以发生变化的,不是永远不变的。 的第 3 题。 让学生自由发挥,老师巡视指导。 三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小明说:“我在小力前面。 ”小力说:“我在小林前面。 ”他们三个人,谁在最 5、前面,谁在最后面?课堂作业新设计略思维训练小明在最前面,小林在最后面。 上、下、前、后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是绝对的;但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也会不同。 课 的设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 让学生自己 选择喜欢的动物或人物并介绍它们的排列位置。 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自主选择权 ,培养了学生独立的个性和见解; 采用多样化的呈现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由 观察图上物体 摆放的位置到寻找教室里人或物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学习兴趣。 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给学生提供大量主 7、第一次系统地接触有关“位置”的知识,所以教材先安排学习比较简单的“上、下、前、后”,通过 看直观图和引入生活中 “拍手游戏”的情境 ,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生活中一年级的小学生可能已经有部分有关“位置”的概念,但是可能还不会科学地表述出来。 学习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1. 趣味数学小兔子们排着队去大森林里采蘑菇,小白兔说:“从前面数我是第 7 个,从后面数我是第 3 个。 ”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子去采蘑菇吗?(9 只)、大 虾和梭 鱼有一次,天鹅、大虾和梭鱼想把一 辆大车拖着跑,它们都给自己上了套 ,拼命地拉呀拉呀,大车却一动也不动。 天鹅伸着脖子向 8、上拉 ,大虾使劲向后拉,梭鱼拼命向前拉 ,结果大车仍在原地。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它们用力的方向不同) 左、右教材第 10 页及练习二的第 2、第 3、第 46 题。 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从而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确辨别“左、右 ”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课件或挂图。 最新海量高中、知自身的左右。 学生做拍手游戏。 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拍掌的 ?(学生回答)“左、右”。 (1)请 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双手。 (3)说 一说。 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用左手做什么?老师小结:左手和 9、右手是一对 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多许多的事情。 同学 们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学生边指边说。 板书题目:左、 :听口令 ,做动作。 (教学例 1)(1)举 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2)拍一拍。 在身体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各拍两下。 1)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抬抬你的左脚,抬抬你的右脚。 (2)用左手拍拍右肩,用右手拍拍左肩。 用右手指指左眼,用左手指指右眼。 (3)在群体中感知左边和右边,建立方位感。 指一指,说一说。 第一排中,坐在最左边的是谁?坐在最右边的 12、按要求来放。 的第 2 题。 让学生练习辨认前、后、左、右。 的第 3 题。 学生分组完成这一综合活动,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 (包含了前后、左右等知识)的第 4 题。 根据生活经验,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些物品应如何摆放。 根据物品的摆放位置,让学生说一说各物品的方位。 的第 5 题。 学生根据上、下、左、右贴图,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 的第 6 题。 (1)让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上、下、左、右来确定行走路线,每组推举一人说出本组的讨论结果,老师给予评价。 (2)根据图中信息,提出与(1)、 (2)不同的问题,其他同学解答,老师订正答案。 把小朋友左手中的气球涂上颜色。 课堂作业新设计略思维训练略左、右以自身为中心确 13、定左、右。 与右手相对应的一边是右边,与左手相对应的一边是左边。 最新海量高中、生感 兴趣的活动 中,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体验左右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对性。 如 组织学生利用自己身体上的左右开展有趣的游 戏活动; 组织学生表演上下楼梯,体会左右位置与判断者的关系,这些无不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理念。 密联系,充分利用教材上的练习与场景,并由此延伸和挖掘大量的生活实例,无论是新课引入、范例的 选择、 练习的设计 ,还是作业的布置都将学生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去感受、发现、比较左和右的不同,学会用辩证的观 点了解其相对性,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 14、数学、运用数学, 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选取密切 联系学生生活、生 动有趣的素材” 以及“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的理念。 这部分内容教材安排在“前、后、上、下”之后,通过一系列活动,给学生充分提供了经历“左、右”概念形成的感性材料,让学生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寻找知识的联系点,让学生领会“左、右”的含义,认识“左、右”的方位。 在具体情境中 ,学生所认识的物体之 间的“左、右”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安排 这部分知识目的是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符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这一基本理念。 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两节有关位置的知识,本节的学习应该是比较轻松的,但是由于“左、右”是学生最不容易掌握也是最容易混淆的概念,所以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来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设计充分地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身边的数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智慧。 以此 让学生主动地体会到左右的用 处,激起学习的欲望。 生从自己的身体中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感知左右,经历形成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建立左右的概念,这样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开始,既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教版)2016年一年级上 第2单元《位置》精品教学案(含答案)
相关推荐
: 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 , 滴管口与容器口不能相碰 (正中上方滴入 ). 多量液体 可倾倒 , 应手握标签 . 不特殊说明用量时 , 取 1 ~ 2mL. 定量时用量筒量 . 3. 意外事故的处理 3. 意外事故的处理 (1) 酒精及有机物燃烧,小面积失火如何处理。 3. 意外事故的处理 (1) 酒精及有机物燃烧,小面积失火如何处理。 湿布覆盖 3. 意外事故的处理 (1) 酒精及有机物燃烧
子核发生裂变 , 且裂变的同时还能释放出中子 , 这些中子又可以继续使其他的原子核裂变 , 这样就可以使核裂变继续下去了 ,如:用中子轰击铀 235原子核就可以放出二至三个中子 , 它们又可以引起其他铀核的裂变 , 再放出几个中子 , 再引起裂变 „„这样 , 只要有一个核发生了裂变 , 就可以引起一连串的裂变 ,并放出大量的能量.这就是链式反应. (如图所示 )
( 1 ) 图 Ⅰ 为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 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 ,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 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A . SO2和 H2O B . CO2和 N a O H 溶液 C . NH3和 H2O D . NO 和 H2O XINZHIDAOXUE 新知导学 DANGTANGJIANCE 当堂检测 ZHONGNANTANJIU 重难探究 首页 探究一 探究二
(葡萄糖 ) 催化剂 △ (二)淀粉 [( C6H10O5) n] :植物的种子或块根中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如 :大米约 80%。 小麦约 70%。 马铃薯约有 20% 淀粉的结构 ① 淀粉分子中含有几百到几千个 单糖 单元。 即:几百到几千个 ( C6H10O5) ②每个结构单元式量: 162 ③ 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 ④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淀粉的性质 : (1)物理性质
3、8,9四位数字的不同排列,故有 A 24 种4答案:掷两枚骰子一次, 为第一枚骰子掷出的点数与第二枚骰子掷出的点数之差,则 的所有可能的取值为()A0 5, N B5 0, 6, N D5 5,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5,4,3,2,1,0,1,2,3,4,5,即5 5, 6袋中装有 10个红球,5 个黑球,每次随机抽取一个球,若取得黑球,则另换一个红球放回袋中,直到取到红球为止,若抽取的次数为
1、最新海量高中、0 以内的进位加法,并理解算理。 数、 “凑十法”、交换加数位置和不 变的方法,正确计算 9 加几,8、7 、6 加几,5、4、3 、2加几。 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学 习数学,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个是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