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1课与微之书5内容摘要:
封题 其上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微之于我也,其若 是乎 (感叹句) 得同寒暖饥饱。 此 一泰 也 (判断句) 前有 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定语后置句) 整体感知 第一、二段,“ 寒暄叙情 ”的部分,自开篇“微之微之。 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至“至今每吟,犹恻恻耳”止,写二人之情深意挚。 第三、四段,“ 三泰言安 ”部分,自“仆自到九江” 至“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止,目的在宽慰好友悬念 之心,系全篇的主要内容。 第五段,“ 题书咏怀 ”部分,自“微之微之。 作此书 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至“微之微之。 此夕我心,君知 之乎”止,既抒思念之情,亦写复杂微妙之心境。 研讨分析 “ 微之微之 ” , 有什么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 : 信的开篇接连用了两个 “ 微之 ” , 直呼其名 ,倾诉分别之日久 , 音断之日长 , 无法相见 , 又音信断绝 , 长久以来的对朋友无法抑制地深切怀念 , 对人生短暂而思念深长的感喟 , 犹如汹涌的浪涛 , 滚滚而来 , 势不可遏。 可见其为友人的 “ 天各一方 ” 、 “ 各欲白首 ” 的椎心之痛 , 溢满纸上 , 郁愤满怀 , 不能自已。 文中最后一段的开头也使用反复呼告的手法 , 连呼 “ 微之微之 ” , 直接倾诉 , 感情更加深挚浓烈 , 催人泪下。 2.“ 每一独往 , 动弥旬日。 平生所好者 , 尽在其中。 不唯忘归 , 可以终老。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只有徜徉山水,筑堂庐山,才是白居易到江州后最值得宽慰舒心的事。 山水之乐,庐山之美,自不待言,更使白居易流连忘返, “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 寄情山水之间,忘却官场污浊,“ 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 ,这才是大实话,是白居易贬官江州唯一值得自傲的地方,是上天赐给他的福分,足以给收信人元稹。20xx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1课与微之书5
相关推荐
还 将近 • 固定句式 • “ 其 …… 乎(也、耶) ” 连用,表 揣测、希望、反诘、感叹 等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 大概(恐怕) ……吧。 ” 、 “ 还是 …… 吧。 ” 、 “ 难道 …… 吗。 ” 、“ 怎么 …… 呢(啊)。 ” • 例: 其 若是 乎。 其 皆出于此 乎。 (韩愈 《 师说 》 ) • “ 谓之奈何(。 )。 ” 表 疑问、反问、感叹 等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3、ab)(1 )0,所以1a 1b 1b 成立;反之,若(ab)(1 )0,则 ab 成立故选 b 1 0a,B 不对;ab0a 2 不对,故选 a,b 为实数,则“0b ,00ac,c0,v2 s( 4s( ,故乙先到教室 12a ,a()1,a , 0,ab.aa(1b 2)bc0,x ,y , z ,则 x,y,z 的(b c)2 (c a)2 (a b)2大小顺序是_答案zyabc0
这种结构中得到启发。 薄伽丘的 《 十日谈 》 用佛罗伦萨10个躲避瘟疫的青年男女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作为全书100个故事的楔子,这种巧妙的结构很明显地借鉴于 《 一千零一夜 》。 一、预习检测: 辛伯达共有几次航海旅行的经历。 辛伯达为什么没有被埋葬。 请概括 辛伯达第六次航海的故事。 二、课文探究: 辛伯达两次航海的经历有何异同。 为什么每次航海遇险只有 辛伯达能脱险平安归来
瑞昌西南青山,经九江市西汇入长江。 白居易多次提及湓江的鱼和江州美酒,如《首夏》: “ 浔阳多美酒,可使 杯不燥。 湓鱼贱如泥,烹炙无昏早。 ” 类: 类似。 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 之我家的人口虽然不少,司马一职的 俸 虽不多,量 入 俭 用,亦 可 自 给。 俸禄虽然不多,只要衡量收入,节俭用度,也可以自给自足。 身 衣 口 食,且 免 求人。 此 二泰 也。 身上穿的,口里吃的
4、 1) ,2, T 3 28如果函数 y3x)的图像关于点( ,0) 成中心对称,那么|的最小值为( )43A. 4C. 2答案题意得 3)0, ,(kZ),因此| 的最小值是83 83 2 知函数 y , 上是增函数,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3 3A ,0) B3,0)32C(0, D(0,332答案于 y , 上是增函数,为保证 y , 上是增函数,所以2 2 3 30 且 ,则
” 诗歌仍以比喻作答,把朱庆余比作 “ 越女 ” ,把他的诗比作 “ 菱歌 ” ,用 “ 一曲菱歌敌万金 ” 表明对其才华的赏识。 • • 近试, 临近考试。 唐代应试举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目的是希望声名传人主考官耳中。 张籍时任水部员外郎,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奖掖后进闻名于士子之中。 • 本诗是一首 干谒请托 诗。 干谒,是唐代举子向有权势或有名望的人投递诗文以求提拔或奖掖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