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5课李清照词二首3内容摘要:
字来概括此时此刻的心情,能不能找出来。 愁 凉 思念之愁 孤寂之愁 季节之凉 内心之凉 具体来说,愁什么。 为什么凉。 (三)、 三读 赏析上阕 有什么愁。 或有什么特点。 (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对友人思念之愁 (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思乡之愁 ——羁旅之愁 (三)、 三读 赏析上阕 有什么愁。 或有什么特点。 (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年华逝去之愁 愁之长 ( 5)、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客居他乡之愁 ——离别故国之愁 (三)、 三读 赏析上阕 有什么愁。 或有什么特点。 (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幽禁之愁。 写愁之多、之深、之绵长 ( 8)、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 9)、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之若有若无 ——愁之重 (三)、 三读 赏析上阕 有什么愁。 或有什么特点。 ( 10)、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夫妻分居两地之愁,愁之顽固,变化之迅速 (三)、 三读 赏析上阕 作者怎么将“愁”其形象化的。 景物描写 生活画面 (三)、 三读 赏析上阕 词人运用哪些景物来烘托心情。 薄 雾、浓 云、 瑞 脑、金 兽、 玉 枕、纱 厨、 西 风、黄 花。 (三)、 三读 赏析上阕 赏析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 ( 1)、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 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 一个消瘦的女子凄凉地站在窗口呆呆看着香炉内青烟一点点上升,变淡,直至无形。 她站得累了,头仰得酸了,但头顶上的太阳却仍在原处徘徊不前。 (三)、 三读 赏析上阕 赏析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 ( 2)、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景色暗淡、冷清 意境凄凉 给人 压抑 之感 漫长的白天 天为什么永远都不黑呢 因为 心情烦躁和忧愁 ,所以才会觉得时间特别的漫长。 ( 3)、“愁永昼”如何理解。 从中看出作者心情如何。 赏析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 ( 4)、作者“愁”什么。 能不能揣摩一下作者此时的心理活动。 愁亲人久别,不知一切可好。 愁不知何日才是归期,自己何时才能结束这种孤苦伶仃、独守空房的日子。 赏析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 ( 5)、“消金兽”的“ 消 ”怎么理解。 是“ 消失 ”还是“ 消融 ”。 它写出了 香炉内的香在一寸寸的 消解融化 ,香气却一点点的弥散在房间的每个角落了。 而消失却有灰飞烟灭之感,既看不出过程也看不到效果。 好一个消融,冰消融后留下个春天,香消融后留下个相思。 赏析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 ( 6)、“瑞脑消金兽”表现出作者怎样的 生活状态。 作者独坐房中,看着龙脑香料在兽形铜香炉中渐渐消熔为烟。 写出了 时间的漫长 , 人物之百无聊赖 ,同时又烘托出 环境的凄寂 ,香已燃尽渲染寂寥无聊的环境氛围, 赏析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 ( 7)、这两句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20xx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5课李清照词二首3
相关推荐
泊,一贬再贬 人生履历 事件:永贞革新, “ 二王八司马 ” 初,禹锡既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 间 岁, 文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 官司 间旷,得以请告奉温 凊 [q236。 ng]。 是时 少年,名 浮 于实,士林 荣 之。 及 丁 先尚书 忧 ,迫礼不死,因成 痼疾。 既免丧,相国扬州节度使杜公领徐泗,素相知,遂请为掌书记。 捧檄入告,太夫人曰: “ 吾不 乐 江淮间,汝宜
2、衡、_和_等原理。 (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解析本题主要结合生态学知识考查生态工程的原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应用能力。 (1)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的过程中,厌氧沉淀池中厌氧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曝气池中需氧型微生物通过有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3、2,y 0)到其准线的距离为 4,则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Ay 24x By 26xCy 28x Dy 210解析抛物线 准线为 x P(2,y 0)到其准线的距离为 4,| 2|p 4,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知点 P 是抛物线 x 上的动点,点 P 到准线的距离为 d,且点 P 在 y 轴上的射影是 M,点 A( ,4),则|最小值是()72A. B472C. D592答案抛物线 x
( ) 欹.枕 ( ) 杳.杳 ( ) 天 籁.( ) 料 峭.( ) w242。 qu225。 n qī yǎo l224。 i qi224。 o 2. 写对字形 诗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xi249。 帘y 242。 u 惑山清水 x i 249。 料 q i 224。 o qi 224。 o 丽讥 q i ǎ o x i ā o 瑟吟 x
来动摇苏武意志。 但苏武舍身为国 , 李陵的企图遭到失败。 ( 补充注释 ] ① [初 ]当初 , 表示追叙。 ② [侍中 ]官名。 在汉初是列侯至郎的加官 , 可出入宫禁 , 侍从皇帝。 ③ [触柱折辕 ]车子擅在柱子上。 ④ [尚复谁为乎 ]还为谁呢 ?尚复 , 副词同义连用。 谁 , 疑问代词作 ‚ 为 ‛ 的前置宾语。 7.李陵劝降,忠贞如一。 8.武帝驾崩,恸哭数月。 第六部分:从 ‚
二人劝降的方式不同,更重要的是卫律与李陵和苏武的关系不同。 卫律主动投降,成为国家民族的罪人,可耻的叛徒,对于热爱祖国的苏武而言他是 敌人 ,所以不用客气。 李陵原来与苏武“ 俱为侍中 ”“ 陵与子卿素厚 ” ,虽然也已投降,但是 对汉朝还有感情,还有羞耻之心,苏武和他是 亦敌亦友 的关系。 ( 2) 卫律手段卑鄙,态度傲慢,苏武对其威逼 “ 不动 ” ,对其利诱则 “ 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