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浮力》同步试题1内容摘要:
1、最新海量高中、力,这样的力叫做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浮力的方向是。 同学在比较小石块在空气中和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你的步骤是:(1)(2);最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个长方体浸在液体中,进行比较,你会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因为 h B,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以 P B ,(根据 P 液 知)所以 F B, (根据 F知)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一个铁块的重是 把这个铁块的一半浸在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此时铁块受到的浮力是;如果把这个铁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时,铁块受到的浮力应该是,那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该是。 和 ;如果物体上浮,则浮力物体的重力,如果物体下沉,则浮力物体的重力,如果物 2、体漂浮或悬浮,则浮力物体的重力。 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气象台放出的探测气球是靠改变来实现上升和下降的;利用浮筒打捞沉船时,是靠改变 来使沉船上升的。 7、 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浮力的方向总是向上的 B只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才受到浮力C浮力起因于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物体受到浮力作用时,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 8、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的液面时,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不等;B物体完全浸没在同一种液体中,在越深处它所受的浮力越大;C漂浮在液面上物体所受的浮力一定大于沉到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D漂浮在液面上物体所受的浮力一定等于它所受的重力9、浮。《认识浮力》同步试题1
相关推荐
度变了,体积没有变。 (书 P27/3/1) A:实验 1:把一个量杯中的红色水倒入另一个不同大小的量杯,体积发生了变化么。 (没有)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你怎么知道没有发生变化。 (可以把水倒回到第一个量杯中) 师:谁在瓶子里倒来倒去 ,有少许水会沾在瓶壁上,从而使水的总量变少了。 但是在不计这样损耗的情况下,可以说水的体积是不变的。 2.同一块面团,捏成各种样子,体积没有变。
1、最新海量高中、识分子【教学内容】:识分子 沪科粤教版 物理 八年级 第十章 第 1 课 (1 课时)【教材分析】:本节由三个段标组成,即德谟克里特的猜想、什么叫分子、分子的大小。 教材首先通过对宏观事物的观察和分析,提出自然界中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问题,然后介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的猜想和其他科学家的研究和发现,最终提出分子的概念。 并同时提出一切物质都是分子组成的。
,并掌握 1立方分米的记作方法。 】 4.动手操作:用体积为 1立方厘米的正方 体积木来搭一搭 1立方分米。 (课件演示) ( 1) 1个 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正好放在一个角上。 ( 2) 10个 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正好放满一层的一行。 ( 3) 100( 10 10)个 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正好放满一层。 ( 4) 1000( 10 10 10)个 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就能放满十层
1、最新海量高中、识有理数 (1)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励学生大胆质疑, 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生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生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师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
1、最新海量高中、识有理数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及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辨别出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握估算的方法,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了解到有理数又不够用了,并且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数,如, 中的 a,b 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
1、最新海量高中、识浮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浮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 (2)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实验与探究,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4)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