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高二语文通用版 第1章1.1《论语》选读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2、吗、真的太过悲哀了吗。 再作一句反问:“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意思是说不为这个人哀痛,还为谁哀痛呢。 “夫”这里相当于“此” ,“夫人”就是“这个人” ;“谁为”就是“为谁”的意思。 这个反问里面,同样包含着孔子对颜回德行的高度推许。 选文第 9 则“贤哉,回也”一段,淋漓酣畅地表现了孔子对颜回德行的赞叹。 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一方面告诉人们不能干什么,一方面又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 要做到仁并不难,关键看你是不是有这种追求。 所以他说:“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 ”这意味着,对每一个人来说,可怕的不是他不具备仁德,而是他丧失了追求仁德的愿望。 孔子把仁这种境界看得比生命都重要。 选文第 8 则:“子曰:志士仁 3、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志士”指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 “仁人”指讲究仁义的人。 志士仁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只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命。 仁是孔子为人生开启的根本方向,是孔子为世人营造的安顿人生的居所。 选文第 9 则:“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这里主要是看这句话的前一半。 “约” ,意思是指贫困。 孔子说,不讲究仁义、没有仁德的人不可以长久处于贫困中,也不可以长久处于安乐中。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不讲究仁义、没有仁德的人,若长期处于贫困中,必定会无所不为。 孔子说过:“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 )就是说德行崇高的人在困厄中能够坚持道 5、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1)材料一中所讲的“自省” ,你是如何理解的。 (4 分)(2)材料二中所讲的是 和 的关系。 孔子从 “宰予昼寝”这一事情中,悟出什么道理。 (2 分)2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1)之墙不可杇(2)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 【注释】 (1)粪土:腐土、脏土。 (2)杇:音,抹墙用的抹子。 这里指用抹子粉刷墙壁。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 分)于予与何诛。 (3 分)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4 分)(2)孔 6、子从“宰予昼寝”这一事情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3 分)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子路曰:“卫君(1)待子为政,子将奚(2)先。 ”子曰:“必也正名(3)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4)也。 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5)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6),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7)而已矣。 ” 【注释】 (1)卫君:卫出公,名辄,卫灵公之孙。 其父蒯聩被卫灵公驱逐出国,卫灵公死后,蒯辄继位。 蒯聩要回国争夺君位,遭到蒯辄拒绝。 这里,孔子对此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8、曰:“是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5)。 且而与其从辟(6)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耰(7)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8)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注释】 (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3)津:津,渡口。 (4)执舆:即执辔。 (5)之:与。 (6)辟人:逃避。 辟:同“避”。 (7)耰:音,用土覆盖种子。 (8)怃然:怅然,失意。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3 分)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3 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