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上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内容摘要:
与凌汛问题。 第三,关于黄河各河段环境 问题的治理,教材首先提出了形成原因的划分──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其次以黄河断流为例,提出了治理方案。 并以此诱发学生探讨治理黄河流域其他环境问题的动机,并尝试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本部分教材的能力培养重在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部分教材主要是围绕长江的源流概况、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洪涝灾害的治理等问题来展开的。 第一,教材结合图 介绍了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域面积、长度、水量等情况;点明了“水 能宝库”“黄金水道”的作用;结合图 “长江干流地形剖面”,让学生理解性地记忆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第二,关于长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材详尽地提供了长江流域水系图、干流地形剖面图、长江航运图及图 ,为学生推理分析长江的水能资源优势、现实和潜在的航运价值及当前航运中存在的问题创设了情景,以展示开发长江水能潜力、克服航运阻力的信 心和思维过程。 其中,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放 性地介绍了荆江裁弯取直的工程原理及意义,通过阅读图中废弃河道信息,加强学生理解该工程对改善长江中游航运效益的意义 ,以及提高地理推理分析能力的水准; 通过分析影响长江通航的障碍因素、设计解决方案,树立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第三,在介绍长江开发的同时,教材在活动式教材中利用较多的篇幅,提出了长江洪涝灾害的问题。 其目的是使学生逐步树立兴利除弊的环境意识──防治洪涝灾害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长江的水资源,挖掘其航运价值与水能潜力。 从以上分析可知,本段内容的选取对学生扩展有关长江洪涝灾害的知识、提高成因分析能力,以及树立防灾减灾、变害为利、人地协调等价值观念意义重大。 教材呈现长江洪涝灾害内容的方式包括两个方面。 ( 1)在阅读材料中,介绍了因为人与水争地的矛盾,筑堤圈地,使湖泊失去了调蓄江湖水资源的能力,导致历史上长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 2)以思考练习的方式介绍了近年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度不断加大,让学生从降雨、植被、湖泊及人为等因素入手分析,归纳洪涝灾害的成因。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 2~ 3课时。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可运用下列方式:教师出示挂图“中国水系”或自行绘制的投影片“青藏地区河流和湖泊分布图”“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流和湖泊分布图”,提出问题:看 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 这样导入新课,直接进入主题,增强学生对我国河流、湖泊分布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我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一特点一目了然。 【众多的河湖】 学习内、外流河的概念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图 “我国。中图版七上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相关推荐
点线面之间的数学符号表示,也为以后学习线面平行、线面垂直等内容打下基础。 ) 问 题 ,平面是否可视为点构成的集合。 可以用怎样的数学符号表示点、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 自然地投影给出点与直线、点与平面、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图形、符号语言。 (设计意图:问题中明显的提到“集合”,可以避免学生的盲目猜想,也能够明确点线面之间实际上可以用集合中的符号连接。 同时,只给出点线、点面
图像的影响。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指数函数图像观察当底数变化时图像的变化规律,直观的理 解指数函数的底数变化时函数图像的变化规律。 并通过比较指数相同时函数值的大小及函数值相等时自变量的大小来加深学生对这一规律的理解。 二、 说教学方法 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以学生的探索研究为主的启发式教学,并注意加强师生的讨论和交流。 在课堂结构上,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
0),( xyyxA , ,00),( yxyxB 且则正确的是 ( )。 A. BBA B. BA C. BA D. BA ,52,41 xxNxxM 则 BA ( )。 A. 51 xx B. 42 xx C. 42 xx D. 4,3,2 ,6,4
天你学会了什么。 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反馈学习 (1)将下列小数化成分数 、 、 (2)将下列分数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将其保 留三位小数) 83 、 429 、 275 (3)判断下列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能够的打“√”,不能的打 “”) 65 ( ) 2415 ( ) 4017 ( ) 152 ( ) 五、布置作业 必做题: P43 4 选做题
潜水指的是地下水。 我们观察河水与潜水相互补给示意图,思考:河水什么时候补给潜水,潜水什么时候补给河水。 ( PPT 展示) 学生观察,教师讲解。 师:假设河流处于丰水期,河流水位高于潜水水位,则河流水补给潜水 假设河流处 于枯水期,潜水水位高于河流水位,则潜水补给河流水 (特殊例子:“地上河”黄河) 师:黄河下游是世界有名的“地上河”,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面 7M 左右
C=A’C’ , AB=A’B 求证: Rt△ ABC ≌ Rt△ A’B’C’ 问题解决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简记为“ ” ) 【说明】让学生经历猜想 —— 验证 —— 归纳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 . 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应用 练一练 如图,具有下列条件的 Rt△ ABC 和 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