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下163比热容6内容摘要:
,(以加热时间的多少来看吸热的多少 ) 教师简单介绍器材 (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物质种类 质量 m/kg 初温 /℃ 末温 t/℃ 温度变化 △ t/℃ 加热时间 T/min 水 水 煤油 ( 5)分析与论证 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 ,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热是 相同 的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 ,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热是 不同 的 ( 6)评估、交流与合作 ( 7)分析误差的原因 比热容列表 a、在所有物质中 水 的比热容最大 b、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比热容一般是不同的 c、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是 不同 的。 ( 4)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及应用: 早春育秧,汽车的冷却剂,沙漠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大等等。 热量的计算 ( 1)根据水的比热容我们可知, 1Kg 的水温度每升高 1℃ 需要吸 热量,那么 5Kg 的水温度每升高 5℃ 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写出你的计算过程。 ( 2)我们知道热量的符号是 Q,比热容的符号是 C ,质量符号是 m ,我们用 △ t 表示升高或降低的温度,那么热量的公式是 Q=Cm△ t。 ( 3) 公式的应用 例:要把 2㎏水从 20℃ 加热到 100℃ ,至少供给多少热量。 三、全班交流、精讲点拨 (。人教版物理八下163比热容6
相关推荐
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并设计方案。 ( 说明:教师要加入学生的探究设计环节,倾听学生的思路,并适时加以点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 教师让学生进行实物投影展示设计方案,并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生(甲):用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 温度升高越小,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生(乙):用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温度升高相同时,比较它 们加热时间的长短。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 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 ,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 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棗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 (启发 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
降低的温度之比为。 ,主要是因为( ) A.水的温度比周围环境温度低 B.水的吸热性好 C.水的导热性好 D.水的比热大 ( C 铝 C 铜 ),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将它们互相接触,则( ) A.热量从铝传给铜 B.不发生热传递 C.热量从铜传给铝 D.无法判断 40℃ 升高到 100℃ ,吸收了多少热量。 104焦的热量后,温度降低 10℃ ,求这些水的质量是多少。 500g 的铁锅中放有
重新分组后,学生有了归属感、荣誉感。 以小组为单位,通力合作,取长补短,形成合作、竞争的学习气氛。 本节课是初中阶段最后一节较完整的实验探究课,学生已经举备一定的设计能力,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进一步强调演示实验的可视性、准确性、操作性、实用性。 把学生的方法引向更合理的途径上。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科学事实是进行科学分析的根据 学生进行实验,并自己设计出合理的表格收集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
有关。 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 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 (2)内能的变化:物体 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 上节 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 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
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间的作用力 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 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 ?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 ?(学生讨论 ) 是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使铅分子聚合在一起的。 [演示 实验 ]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 地压在一起,如图( a)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