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高考语文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2鉴赏古代诗歌的三大形象内容摘要:

消失 ,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 ,年年自生春色 ,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 ,诗人慨叹往事空茫 ,深表惋惜。 送别类 (或 表达依依不 舍之情 ,或 叙写别后的 思念 ) 杨柳 《 诗经 》 “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 ,杨柳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 柳 ” 与 “ 留 ” 谐音 ,古人送别时 ,往往折柳相送 ,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如柳永《 雨霖铃 》 “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 等。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 ,供行旅停靠休息或饯别送行。 如庾信《 哀江南赋 》 :“ 十里五里 ,长亭短亭。 ”“ 长亭 ” 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在古代诗歌中不断出现 ,如柳永 《 雨霖铃 》 :“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 酒 酒在排忧解愁之外 ,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 ,如王维 《 送元二使安西 》 “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用酒抒写离别之情。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 ,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 九歌 河伯 》 “ 与子交手兮东行 ,送美人兮南浦 ” 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 《 别赋 》(“ 春草碧色 ,春水渌波 ,送君南浦 ,伤如之何 !” )之后 ,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 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 ,如白居易 《 南浦别 》 中的 “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等。 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 ,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 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李清照 《 声声慢 》 “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 ,元人徐再思 《 双调水仙子 夜雨 》 “ 一声梧叶一声秋 ,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 ,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芭蕉 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 ,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 《 添字丑奴儿 》 “ 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 ,表现对中原故国、家乡故土的绵绵不断的思念和怀念。 流水 水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 ,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如 :李白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 李煜 《 虞美人 》 :“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猿猴 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 如 :郦道元 《 三峡 》中渔者歌曰 :“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 杜甫 《 登高 》 :“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 ,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 ,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 ,自己隐居山林 ,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 ,暮春啼鸣 ,至于口中流血 ,其声哀怨凄悲 ,动人肺腑。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李白 《 蜀道难 》 “ 又闻子归啼夜月 ,愁空山 ” ,白居易 《 琵琶行 》“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 等 ,都以杜鹃鸟的哀鸣 ,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爱情类 (用 以表达爱 恋、相思 之情 ) 红豆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 ,因丈夫死在边疆 ,哭于树下而死 ,化为红豆 ,于是红豆又称 “ 相思子 ” ,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如王维 《 相思 》 诗 “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 莲 莲 ,与 “ 怜 ” 音同 ,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 ,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 《 西洲曲 》 :“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 ,莲子清如水。 ”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 ,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连理枝、比翼鸟 连理枝 ,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 比翼鸟 ,传说中的一种鸟 ,雌雄总在一起飞 ,古典诗歌里比喻恩爱夫妻。 如白居易的 《 长恨歌 》 :“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 战争类 (或 表达对战争 的 厌恶 ,或 表达对和平 的向往 ) 投笔 《 后汉书 》 载 :班超家境贫寒 ,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 ,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 ,取爵封侯。 后来 “ 投笔 ” 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 《 水调歌头 》 :“ 莫学班超投笔 ,纵得封侯万里 ,憔悴老边州。 ” 长城 《 南史 檀道济传 》 记载 ,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 ,权力很大 ,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 ,檀道济大怒道 :“ 乃坏汝万里长城 !” 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 ,瓦解自己的军队。 后来就用 “ 万里长城 ” 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 《 书愤 》 :“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 楼兰 《 汉书 》 载 ,楼兰国王贪财 ,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 ,计斩楼兰王 ,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 “ 楼兰 ” 代指边境之敌 ,用 “ 破 (斩 )楼兰 ” 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 《 从军行 》 :“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 柳营 指军营。 《 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 》 记载 :汉文帝时 ,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 ,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 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 ,军容整齐 ,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 ,才可入营 ,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的治军有方。 后代多以“ 柳营 ” 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请缨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 终军说 : “ 请给一根长缨 ,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 ” 后以请缨喻杀敌报国。 岳飞 《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 :“ 叹江山如故 ,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 ,一鞭直渡清河洛。 ” 羌笛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如王之涣 《 凉州词 》 :“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 岑参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 “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 范仲淹 《 渔家傲 秋思 》 :“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 ,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闲适类 (或 表达清闲恬 淡的心情 ,或 表达对隐居 生活的向往 ) 五柳 陶渊明 《 五柳先生传 》 载 :宅边有五柳树 ,因以为号焉。 后来 “ 五柳 ” 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如王维的 《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 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 ,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 ,狂歌五柳前。 ” 东篱 陶渊明 《 饮酒 》 :“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后多用 “ 东篱 ” 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如李清照 《 醉花阴 》 :“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 三径 陶渊明 《 归去来兮辞并序 》 中有 “ 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 ” 的句子 ,后来 “ 三径 ” 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如白居易的 《 欲与元八卜邻 ,先有是赠 》 :“ 明月好同三径夜 ,绿杨宜作两家春。 ” 题型 1 概括意象 学考连接 1. (人教选修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 阅读下面这首诗 ,回答问题。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本诗首联和颔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 ?试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解析 :句中意象不难找出 ,注意句子中的名词。 需要注意的是 ,意象体现出的不同氛围特点。 艺术效果的分析 ,要通过对比首联与颔联意象 “ 细 ” “ 微 ” 与 “ 阔 ”“ 大 ” 的不同特点 ,联系作者及写作背景来完成。 答案 :意象 :首联 “ 细草、微风、危樯、独舟 ” ——渺小脆弱。 颔联 “ 星、平野、月、大江 ” ——雄浑浩大。 艺术效果 :产生强烈的反差与对比 ,使人更加感觉 “ 危樯、独舟 ” 的渺小脆弱 ,意在表现独舟上的诗人更加渺小孤苦。 2.(2020天津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 ,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 ,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 ,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 ,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 ,都城谁是得闲人 ? 【 注 】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 (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 是年 ,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解答本题 ,要注意分析诗歌前三联具体描写的景物。 “ 雨 ” 是整体的环境特征 ,因此应该抓住雨后的景点 ,如首联写了 “ 九陌 ” ,即道路。 颔联写了 “ 紫烟 ” 和 “ 晴日 ”。 颈联写的主要景象是 “ 花 ” 和 “ 柳 ”。 然后结合相关诗句用简洁的语言对各个景象的特点加以分析概括 ,如首联写雨后路上尘土涤净。 颔联写紫烟逐渐散去 ,雨后天晴 ,丽日当空。 颈联写红花沾了雨水 ,翠绿的柳条轻拂马鞍等。 题干只问描写了哪些景象 ,不涉及写景的技巧 ,因此考生简要概括即可。 答案 :尘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 解题指津 设问方式 ? (景象 )? 解题步骤 第一步 ,描绘诗中的图景。 要抓住主要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一要忠于原诗 ,二要力求优美。 第二步 ,用一句话概括画面内容 ,即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一幅什么特点的画面。 第三步 ,概括景物的氛围特点。 答题模板 本诗描绘了 景象 ,构成了一幅 的画面 ,营造了 的意境 (氛围 )。 (分析 ) (特点 ) (特点 ) 限时训练 1.(2017广东清远高三模拟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 ,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 家 [元 ]刘因 马蹄踏水乱明霞 , 醉袖迎风受落花。 怪见溪童出门望 , 鹊声先我到山家。 ★ (1)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 解析 :抓住前两句的主要意象马、水、霞 ,袖、风、花等 ,分析诗句内容 ,然后描绘出景象特点。 诗人乘醉在清清溪水间信马由缰 ,马蹄踏水 ,倒映水中的明霞散乱了。 花树葱茏绽放 ,花儿随风落下 ,沾在诗人的衣袖之上。 此类题目一定要结合原诗句分析 ,意象不能缺少。 答案 :描写了诗人醉酒而行 ,马踏溪水 ,踏碎了倒映在水中的霞光。 穿花而过 ,林花随风飘落衣袖的景象。 解析 :解答本题 ,应抓住关键词分析其思想感情 ,并借助题目和诗句内容分析 “ 怪 ” ,诗人对溪童出门张望客人感到奇怪 ,他们怎么知道客人来呢 ?原来是喜鹊在我来之前就报了信。 民间有贵客临门 ,喜鹊会在门口鸣叫之说 ,由此推断。 答案 :① “怪 ” 是 “ 感到奇怪 ” 的意思。 ②关联 :对溪童出门张望客人来了感到奇怪 ,溪童怎么知道客人来了呢 ?最后一句释疑 :原来是喜鹊先报了信。 (2)诗人“怪见”溪童出门望人 ,这个“怪”如何翻译 ?说说这个“怪”和最后一句之间的关联。 ,完成问题。 一剪梅 刘克庄 小序 :余赴广东 ,实之 ① 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 ,挑得诗囊 ,抛了衣囊。 天寒路滑马蹄僵 ,元 ② 是王郎 ,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 ,惊倒邻墙 ,推倒胡床 ③。 旁观拍手笑疏狂 ,疏又何妨 ,狂又何妨 ! 【 注 】 ① 实之 :王迈 ,字实之 ,刘克庄好友。 ②元 :通 “ 原 ”。 ③胡床 :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束缊宵行十里强” ,紧扣小序中“夜”字 ,写出夜行之景。 “束缊”指用乱麻捆起来 ,做成照明的火把。 :指作者自己。 唐代刘禹锡多次被贬 ,自称“刘郎” ,此处借此称谓暗指个人身世。 C.“ 酒酣耳热说文章” ,作者与朋友畅谈文章却不话别 ,表现了作者对离愁的刻意回避。 D.“ 旁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