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中考物理沪科版第七章密度与浮力ppt配套复习课件内容摘要:
104 m3 (3)铝 4333F 1 NV V 1 .0 1 0 m .ρ g 1 .0 1 0 k g / m 1 0 N / k g 浮排水G 2 .7 Nm 0 .2 7 k gg 1 0 N / k g ,43m 7 kgρV 10 m 【 备选例题 】 (2020 新疆中考 )某同学将一漂浮在水面不开口的饮料罐缓慢按入水中,当饮料罐全部浸入在水中后,继续向下压一段距离,共用时 ,饮料罐所受的浮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图中的 ( ) 【 解析 】 选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有关 .饮料罐未浸没前,饮料罐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变大 (水的密度不变 ),所以饮料罐受到的浮力不断变大,并且饮料罐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水的体积成正比,其图像是一个正比例函数图像(一条直线 );当饮料罐全部浸入在水中后,继续向下压一段距离,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且不变,水的密度不变,故当饮料罐全部浸入在水中后,饮料罐所受的浮力不变,图像应为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 .A符合题意 . 四、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浮 沉 条 件 悬浮 F浮 =G物 ρ 物 =ρ 液 下沉 上浮 漂浮 F浮 < G物 F浮 > G物 F浮 =G物 ρ 物 > ρ 液 ρ 物 < ρ 液 ρ 物 < ρ 液 可以停 留在液 体的任 何深度 最终沉 入液体 底部 最终漂 浮在液 面上 静止在液面上 热气球 潜水艇 盐水选种 密度计 【 中考警示 】 (1)物体悬浮或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但由于物体所处的位置不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物体体积的关系不同,悬浮时 V排 = V物 ,漂浮时 V排 < V物 . (2)物体上浮的过程中,浮力不断增大,漂浮在水平面时,浮力等于重力 . (3)物体的浮沉取决于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只根据重力或浮力的大小无法判断物体的浮沉 . 【 典例 4】 (2020 福州中考 )小竹将质量为 120 g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物体静止时,溢水杯中溢出了 100 cm3的水 (g取 10 N/kg),则物体 ( ) A.漂浮在水面上 B.悬浮在水中 C.沉在溢水杯底部 D.受到 N的浮力 【 思维导图 】 【 精讲精析 】 选 G= mg= kg 10 N/kg= N;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 = G排 = m排 g= ρ 水 gV排 = 103 kg/m3 10 N/kg 100 106m3= 1 N;因为 F浮 < G,故物 体将沉在溢水杯底部 . 一、实验探究:探究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 _____、 _____、刻度尺、三个体积不相等的长方 体木块、三个体积不相等的长方体铁块、三杯体积不相等的盐 水 .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_____的,其质 量与体积成 _____,不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是 ___ _____的 .所以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 天平 量筒 恒定 正比 不 相等 (1)为什么要选取三个质量、体积都不相等的同种物质。 提示: 是为了探究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 (2)探究过程中,选取的物质种类是多一些好,还是少一些好。 在选取研究对象上有什么具体要求。 提示: 为了得到普遍性结论,使结论更有说服力,选取的物质种类应该多一些好,并且至少要有两种不同的物质,物质的状态不要单一,既要有固体,还要有液体 . 【 中考警示 】 (1)“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 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其比值就等于该物质的密度 . (2)“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 与物体的温度、状态有关 . 【 典例 1】 (2020 泰州中考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物理属性 .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 (1)在图中的方格纸上,用图线分别把蜡块和干松木的质量随 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 . 实验序号 蜡块 干松木 体积 V/cm3 质量 m/g 体积 V/cm3 质量 m/g ① 10 9 10 5 ② 20 18 20 10 ③ 30 27 30 15 ④ 40 36 40 20 (2)分析图表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_________;不同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_______ (以上两空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 .初中物理中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还有 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 (3)本实验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 【 精讲精析 】 (1)采用描点法作图,先描点,再连线 .(2)在分析表格时,按要求分析数据,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只要这个物理量的定义式是分式的,这个物理量就是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 .如速度、机械效率等 .(3)在实验中一般要多次测量,目的是使实验结论更具有可靠性和普遍性 . 答案: (1) (2)相同 不同 速度 (3)使实验结论更具有可靠性和普遍性 二、实验探究: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__________、圆柱体 (铁块 )、细线、烧杯、水、 浓盐水 . : _________法 . (1)浮力大小与 _______________有关,液体的密度相等时,排 开的液体体积越 ____,浮力就越 ____. (2)浮力大小与 ___________有关,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等 时,液体密度 _____,浮力就越大 . (3)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 _____. 弹簧测力计 控制变量 排开液体的体积 大 大 液体的密度 越大 无关 (1)实验中怎样计算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提示: 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体的重力 G物 ,然后把圆柱体浸入液体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示 ,利用称重法计算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F浮 = G物 F示 . (2)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是否有关。 提示: ①设计思路: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浸没的深度不变,只改变液体的密度,计算物体所受浮力 . ② 操作方法:将同一圆柱体浸没在不同液体中同一深度处,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比较浮力的大小变化 . (3)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 提示: ①设计思路:控制液体的密度不变,只改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计算物体所受浮力 . ② 操作方法:将同一圆柱体浸入同一种液体中,逐渐改变圆柱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比较浮力的大小变化 . (4)怎样设计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浸没深度是否有关。 提示: ①设计思路:控制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只改变物体在液体中的浸没深度,计算物体所受浮力 . ② 操作方法:将同一圆柱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不同深度处,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比较浮力的大小变化 . 【 方法技巧 】 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 中考警示 】 (1)分析实验时,一定要明确实验中的不变量和变量,从而确定研究问题与变量之间的关系 . (2)叙述实验结论时,结论成立的条件不可忽略,同时注意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不可颠倒 . (3)实验中可以只比较浮力的大小变化,无需计算出浮力的大小 . 【 典例 2】 (2020 重庆中考 )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排开液体的体积 .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 液体种类 实验序号 物体重力 G物 /N 弹簧测 力计示 数 F/N 物体受到浮力 F浮 /N 排开液 体体积 V排 /cm3 水 ρ 水 = g/cm3 1 2 50 2 100 3 150 酒精 ρ 酒精 = g/cm3 4 2 50 5 100 6 150 (1)分析表中数据,实验所用物体的重力 G物 =______N,第一次实 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 F浮 =_______N. (2)分析比较。20xx中考物理沪科版第七章密度与浮力ppt配套复习课件
相关推荐
闻声 不可闻声 超声 次声 传递信息 传递能量 二者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交 流、回声定位 回声定位、“ B 超”、探伤 预测自然灾 害、监测 使另一个物体 振动 清洗、击碎结石 等 破坏建筑物 信息和能量传递同时进行,密不可分 【 方法技巧 】 (1)声呐测距离的方法:声呐向障碍物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声呐接收到回声,根据接收到回声的时间和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其中拉力所做的功包 含提升建材的有用功和提升动滑轮以及克服摩擦等做的额外 功,这部分功为总功, W总 =Fs,其中 s表示拉力移动的距离,由 于有两段绳子连着动滑轮,所以拉力移动的距离为建材升高距 离的 2倍 .(3)根据 100%可以算出机械效率; (4)工人所 做的功即为总功,功率计算可以用功率计算公式 算得 . WηW有总 WP t 总答案 : (1)W有 =Gh=230 N 6
区别 .“ 升 高 (了 )” 、 “ 降低 (了 )” 的温度是指 Δt , “ 升高 (到 )” 、 “ 降低 (到 )” 是指物体的末温 t. QcmΔt【 延伸拓展 】 转化效率 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时,由于有能量损失,所以存在转化效率 (η) 问题 .所谓转化效率,就是转化成的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总量的比值 . (1)用炉火烧水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水吸收的热量 Q吸 = ηQ 放
速度: (2)求路程: s=vt。 (3)求时间: 【 中考警示 】 (1)公式中 s、 v、 t必须具有对应性,即三个量必 须针对同一研究对象在同一运动时段的运动 ,切忌 “ 张冠李 戴 ” . (2)三个物理量的单位要配套统一 . svt ;st.v【 典例 3】 (2020 莆田中考 ) 下表是福州至厦门 D6201次列车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 . 车站 里程 /km 到站
型: 新授课 【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基本不等式 2abab ;会应用此不等式求某些函数的最值;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两个例题的研究,进一步掌握 基本不等式 2abab ,并会用此定理求某些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3.情态与价值: 引发 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的兴趣,发展创新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
月生产能力 X最多 2500 个, Y最多 1200个 . A最多为 14000 个, B最多为 12020个 . 组装 X需要 4 个 A, 2 个 B,组装 Y 需要 6 个 A,8 个 B. 列出满足条件的数学关系式,并画出相应的平面区域 . A, B 两种配件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每生产一件甲产品使用 4 个 A 配件并耗时 1h, 每生产一件乙产品使用 4 个 B 配件并耗 时 2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