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中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附范文内容摘要:

人名 、 地名 、 校名。 【 写作导引 】 “ 倾听 ” 这一话题可谓包罗万象。 无论话题多么宽泛 , 不外乎自然和人类两个方面。 倾听自然 ,我 们学会了审美;倾听人类 , 我们提升了自我。 从人类这一方面来说 , 我们要倾听的对象也非常多:我们要倾听师长的指导和教诲 , 要倾听朋友的诉说和劝告 , 要倾听音乐家动人的乐曲 , 要倾听演说者的喉舌等等。 在这个喧嚣躁动的世界 , 拥有一双倾听的耳朵是多么重要啊。 愿我们人人学会倾听 , 从而增长知识 , 增进友谊 , 提升自我。 【满分作文】 一次失声的经历 黎明时分 , 我被噩梦惊醒。 梦中 , 一个可怕的魔鬼对我叫嚣: “ 你这小女孩太可恶了。 像一只小麻雀一样整天胡言乱语 , 叽叽喳喳 , 周围的人都讨厌你的声音 ,你却自鸣得意。 我要惩罚你 —— 罚你一个星期说不出话 来。 ” 魔鬼边训斥我 , 边用胶带把我的嘴给封住了。 惊醒过来 , 我吓出一身冷汗。 想起梦的情景 , 试着张嘴说了声: “ 我改了 …… ” 可是 , 我的耳朵里没听到任何声响。 我又大喊大叫了几句 , 还是听不到一丝声音。 爸妈赶紧带我去医院。 医生检查后 , 安慰我和父母说: “ 不要紧张 , 这叫暂时性失语症。 不用任何药物治疗 , 让声带休息一个星期 , 就会痊愈。 ” 我带着几分恐惧走进学校。 结果整整两节课过去了 ,却没有任何人发现我的失语症。 老师还当众表扬我: “ 小X同学今天表现非常好 , 认真听讲 , 不插嘴 , 实在难得啊。 ” 是啊 , 由于多嘴多舌的坏毛病难改 , 我经常在课堂上接老师的话 , 让老师非常生气。 我羞愧得埋下头去 , 装作在本子上记着什么。 课间时 , 几个调皮的同学问我 为什么不说话 , 我张开嘴指了指喉咙 , 表示没法说话。 于是 , 他们便不再理我 , 各玩各的去了。 中午在校吃饭时 , 我的一位非常要好的 “ 饭友 ” 跟我坐在一起 , 滔滔不绝地和我说起她周末回老家时的见闻。 我只好用点头 、 微笑等动作和表情来回应她。 奇怪的是 ,她竟然也没发现我的失语症。 该回寝室休息了 , 她才问我:“ 怎么了。 喉咙不舒服。 ” 我点点头。 她也就意犹未尽地告辞了。 我这才恍然大悟 , 原来我们平时说得热闹 , 却是各说各的 , 根本没有倾听和交流 , 更谈不上沟通。 她和我说了这么一大通话 , 把自己的见识和想法倾吐出来就足够了 , 根本不需要倾听我的任何话语。 这 , 也太让我失望了。 怪不得魔鬼说我的 “ 叽叽喳喳 ” 令人讨厌呢 , 连看起来最要好的朋友对我没说话都不在意。 在失语的一个星期里 , 上课时我专心听讲 , 课余时耐心倾听同学们的谈话 , 老师们都夸我进步大 、 表现好。 我虽然像个哑巴一样 , 但很多同学愿意和我 “ 谈话 ” , 因为我最善于倾听。 在倾听中 , 我收获了很多以前未曾留意的知识和道理。 一个星期很快过去了 , 我的声带果然又恢复了久违的振动 , 发出了声音。 可是 , 我再也不愿做从前那样的 “ 小麻雀 ” 了 , 我要把这个星期养成的善于倾听的好习惯保持下去 , 尽量少发言 , 说出的任何话 , 都要经过思考 , 让听到的人有所收获。 【 悦读赏析 】 这篇文章的情节在整体上是荒诞的 , 但细节却符合真实的生活 , 读后发人深省。 一个荒诞的故事之所以让人觉得真实 , 是因为它细节描写上的真实。 “ 我 ” 因为患了失语症 , 而学会了倾听 , 体会到了倾听的益处。 由此看来 , 这暂时的 “ 失语 ” 未尝不是好事。 文章的想象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 让我们读来就像发生在身边的真 事一样。 第一人称的使用 , 更便于叙述故事。 写好话题作文的方法 (1)写作时必须深入生活 , 到生活中去观察 、 体验 、感悟 , 才能掌握大量的写作素材 , 才能从生活中找到为我所用 、 唯我所有的材料 , 写好作文。 (2)把握话题中心。 话题作文审题障碍少 , 难度低 ,考生不易离题。 但也由于话题范围大 , 于是有的考生掉以 轻心 , 忽略了审题这一关 , 写出离题之作。 面对话题 作文 , 首先要认真审题 , 读懂材料 , 看清要求 , 这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 (3)紧扣话题拟题 , 立意创新 , 文体明确规范。 文章标题是阅卷老师第一眼看到的部分 , 标题拟得好 , 能收到引人入胜 、 先声夺人的效果 , 可以给整篇文章增光添彩 , 同时 , 也定下了写作方向。 以话题为中心词 , 用标题来表明自己的观点。 发挥联想 , 运用修辞手法确定文体目标 , 文体明确规范 , 语言规范通顺 , 书写正确美观。 【升格作文 1】 根据要求作文。 “ 你入学的新书包 , 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 ,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 , 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 , 有人给你擦 „„ 啊 , 这个人就是娘 , 啊 , 这个人就是妈 ,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 , 给了我一个家 „„ ” 一曲《 母亲 》 让多少人热泪盈眶 , 感怀不已。 在你的心目中 ,母亲又是怎样的呢。 请以 “ 母亲 ”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 提升指导 【考场原作】 我家的“总管” 一个家庭的柴米油盐 、 吃喝拉撒 、 亲朋故友 、 迎来送往 、 一家老小 , 大事小事 , 千头万绪 , 琐琐碎碎 , 总得有一个人来打理 , 这个人就是家里的 “ 总管 ”。 (开篇比较啰嗦 , 点题迟缓无力。 建议删去一些无关紧要的话 , 甚至可开门见山 , 直接交代中心人物 , 并概括揭示个性特征。 ) 我家的 “ 总管 ” 是我妈。 事无巨细 , 她无一不管。 每逢新学期开学前几天 , 妈妈每晚都管着我 , 只肯让我看一会儿电视 , 然后叫我回房睡觉。 妈妈说她想让我提早进入学习状态。 而我却不这样认为 , 我觉得是爸妈想独享 “ 电视之乐 ”。 想着想着 , 我进入朦胧状态中 , 依 稀听见爸爸的鼾声 , 而妈妈却在独 “ 管 ” 电视。 每天晚上 , 妈妈反复唠叨的一句话就是: “ 别看了 ,快去做作业吧。 ” “ 这 ‘ 总管 ’ , 真行 , 看一会儿电视都管。 ” 我心想。 “ 好啦好啦 , 别再看了。 ” “ 我的好妈妈呀 , ” 我边说 , 边暗示爸爸 , “ 让我再看会儿吧。 ” “ 是啊 , 就让她看一会儿。 ” 真好 , 我的好爸爸 , 我心里暗喜。 “ 唉 , 我亲爱的妈妈 , 这下总不要再管了吧。 ” 我的嗓门大了起来。 “ 嗯 —— 不行。 这样吧 , 明天星期六 , 放假看电视 , 好不好。 ” “ 明天。 ” 我又向爸爸投去求援的眼色 , 可爸爸却很无奈。 (文章选材不够精准 , 不能多角度凸显 “ 总管 ” 的个性特点。 文章用较多的笔墨写了 “ 总管 ” 不许 “ 我 ”看电视和开学后只许 “ 我 ” 星期六晚上看电视这两件事为例 , 笔墨过多。 ) 我家的 “ 总管 ” , 里里外外一把手 , 大事小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 前天一同学过生日 , 我准备买礼物送去。 但 “ 总管 ” 认为这是一种浪费 , 让我亲手做一张精致的生日贺卡送给同学。 我家的 “ 总管 ” 忙得很 , 一日三餐 , 营养搭配;一年四季 , 衣服加减;日复一日 , 卫生清洁 „„ 哪一方面 都有 “ 总管 ” 操不完的心 , 哪一天都有 “ 总管 ” 管不完的事。 在 “ 总管 ” 的教育下 , 我走出失意的低谷 , 重新找回自我;在 “ 总管 ” 的严词批评下 , 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让我傲然崛起 „„ (结尾稍显拖沓 , 缺少点睛之笔。 文末列了一些事 ,且为泛泛之谈 , 虽切题 , 却给人冗赘之感 , 有蛇足之嫌。 修改结尾 , 以写好点睛之笔为主 , 尽量做到言虽少而意无穷。 ) 【升格佳作】 我家的“总管” 谁说只有宫廷里才有总管 , 我家也有一位 “ 总管 ”。 (开篇留有悬念。 )这 “ 总管 ” 就是我妈。 我家的 “ 总管 ”那真是名副其实 , 可谓事无巨细 、 无一不管:上管 “ 太后老佛爷 ” —— 奶奶 , 下管 “ 七品芝麻官 ” —— 我 , 而且一管就灵 , 管即有效。 (语言风趣幽默。 ) 在人们的印象中 , 谁都招惹不起 “ 太后老佛爷 ” , 但在我们家 , “ 太后老佛爷 ” 却像下了岗一样 , 没什么特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