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2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内容摘要:
1955年,是 324亿美元, 1979年则高达 1480亿美元。 ( 2)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日益严重,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975年以后,苏联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国家面临新的困境。 勃列日涅夫与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同点是什么。 ① 两者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②内容方面,两者的政治改革都强调集体领导的原则,经济改革前者重于农业,后者终于工业; ③结果方面,前者收效甚微,后者初期效果明显,后期停滞不前; ④原因方面,两者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出生于俄罗斯南部斯塔夫罗波尔附近, 1985年至 1991年,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了冷战的结束,为此他于 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得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方式进行军备竞赛,致使军费开支达到国民收入的 1/4,背上沉重的包袱。 同时四处伸手,加重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还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其形象大损,同时每年还要花掉几十亿卢布。 俄国历史上靠扩张起家,民族众多,但各民族发展极不平衡。 无论是沙皇,还是苏联都对少数民族实行同化的高压政策。 斯大林时期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造成很多问题。 斯大林之后,高压政策被怀柔政策所取代,民族问题日益显露,地方民族主义倾向日益明显。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苏联社科院一次关于苏共性质的调查显示 : 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只占 4%。 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只占 7%。 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占 11%。 而认为仅仅代表党的官僚、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竟高达 85%。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1985年苏联人均 GNP为 ,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 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自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的弊端与矛盾日益严重,民用工业品技术落后,质量低劣。 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 戈尔巴乔夫改革 内容 问 题 经 济。人教版历史必修2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
相关推荐
革 评价 积极: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 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局限: 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未 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加之赫鲁晓夫本人喜欢浮夸冒进,自己也搞个人崇拜,最终导致改革失败。 赫鲁晓夫的墓碑 墓碑上半白半黑的对比 ,“其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 —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因素之间的斗争。 …… 在彼此斗争中相互咬合 ” ——墓碑的设计者 涅伊兹维斯特 提示 : (
4 858 1978 1054 1400 潜射导弹 1968 656 121 1978 656 1015 战略轰炸机 1968 545 155 1978 432 135 核弹头 1968 4300 1300 1978 11000 4500 现役武装部队 1968 350 340 1978 210 440 坦克 1968 8500 32400 1978 10500 50000 战术飞机 1968
明理由 勃列日涅夫 (1964年 1982年,曾任苏联党、政、军最高领导人。 ) 苏联在他统治下成为与美国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 他 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 1976年 5月,他成为苏联元帅。 1977年至 1982年他去世前,任最高苏维埃主席。 他在 1977年,由于阿富汗新政府取消了亲苏联的政策,他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
革。 主要考查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的能 力。 材料中的 “ 翎顶补服 ” 是指清朝的官服,它 的 “ 灭亡 ” 是在清朝统治结束时。 “ 阳历兴 ” 是 指用公元纪年,始于中华民国的成立。 从这两点 可以看出这一事件是指 “ 辛亥革命 ”。 关注社会 生活、关注民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引入生 动的历史材料做为背景,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将成 为高考选择题的趋向。 答案 C 主题:
1936) 发展较快 原因( 30分) 法币政策的实施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概况 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去后方,说不尽国破家亡。 带怨长,雄城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走他乡。 ” ——《 去大后方 》 知识链接 民族工业的西迁 体验历史 抗战爆发前夕,上海等地重要工厂开始迁往内地。 共有 448家民族资本内迁到大后方
出口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请 您 思 考 短暂春天出现的原因。 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抵制外货。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年均投资 万元010002020300018951911 19121918 年均办厂 家02040608010018951911 19121918 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 1919年 8年间,建成厂矿 470多个,投资近一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