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内容摘要:
治 上一律平等 对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 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二 次 革 命 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袁世凯复辟 ——护国运动 两次护法运动 (1917.1921) 三民主义的实践 辛亥革命 失 败 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 临时约法 》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两次护法运动 活 动 结 果 孙中山第二次伟大转变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 1)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 2)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影响与帮助。 ( 3)孙中山的伟大转变,毅然改组国民党。 : : 1924年, 国民党一大 通过宣言接受中共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 “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质的飞跃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对外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对内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实行 “ 耕者有其田 ”。 明确 反帝 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反。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相关推荐
加强君权的需要 解决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 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积 极 消 极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和社会稳定 唯心主义成分多和神学迷信色彩浓 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不利于学术发展 宣扬的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具有局限性
( 2)欧洲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推动全世界人类文明的进步 阅读: 马克思在 《 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 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 问: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2分 )
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怀。 他的诗风深沉浓郁,跌宕有致;语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 “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这种 “ 毫发无遗憾 ” 的严肃创作精神,使它成为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突出的作品有 “ 三吏 ” “ 三别 ” 等。 ( 2)、 盛唐: 著名诗人及代表作 三吏: 《 石壕吏 》 《 新安吏 》 《 潼关吏 》 三别: 《 新婚别 》 《 无家别 》 《 垂老别 》 ( 3)
“ 老爷 ”。 学生对教员的评价,不是看学术水平,而是看他在政府中的官阶。 教员在这里也多是敷衍塞责,上课时读讲义,不管学生听与不听;考试时把题目和范围告诉学生,以避免学生怀恨和顾全自己的体面。 • 蔡元培到校后,针对以往的陋习加以改革。 他在就任的演说中说:“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 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 “ 我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改变中国的国民性。 我不去整顿谁去呢。
” —— 李鸿章语 结合材料一、二和教材,概括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思想的主要内容、实质和根本目的。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评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 中学为体 ” 指以中国旧的封建制度、纲常礼教为主体、本质; “ 西学为用 ” 是指学习西方先进的一些东西,为封建制度服务。 它的实质指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
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线条挺拔流畅,色彩绚丽多彩。 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壁画 《 夫妇宴饮图 》 等,细腻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十分传神,堪称工笔重彩画的杰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个时期 ,士大夫画家 活跃于画坛 ,他们文化修养很高 ,总结了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 ,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提高。 此时人物肖像画是主要创作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