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内容摘要:

治 上一律平等 对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 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二 次 革 命 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袁世凯复辟 ——护国运动 两次护法运动 (1917.1921) 三民主义的实践 辛亥革命 失 败 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 临时约法 》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两次护法运动 活 动 结 果 孙中山第二次伟大转变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 1)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 2)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影响与帮助。 ( 3)孙中山的伟大转变,毅然改组国民党。 : : 1924年, 国民党一大 通过宣言接受中共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 “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质的飞跃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对外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对内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实行 “ 耕者有其田 ”。 明确 反帝 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