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之一内容摘要:

工商皆本 梁启超曾说:“我们当学生时代, 《 明夷待访录 》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 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一再介绍黄宗羲等人进步的政治学说,大量印发 《 明夷待访录 》等著作,以有助于宣传反对君主专制,动员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顾炎武( 1613— 1682),号亭林,江苏昆山人。 年轻时参加“ 复社 ” 反宦官斗争。 清军南下,参加当地的抗清斗争。 抗清失败后,遍游各地,搜集材料,尤致力于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 顾炎武学问广博,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入的研究。 晚年拒绝清政府的征辟,专志经学的研究。 著有 《 日知录 》《 天下郡国利病书 》 等著作。 顾炎武简介 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材料 1:有亡国,有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 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材料 2:以天下之权 , 寄天下之人 …… 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 ,一命之官 , 莫不分天子之权 , 以各治其事。 ……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 独治之而刑繁矣 , 众治之而刑措矣。 —— 顾炎武 《 日知录 》 阅读材料思考:反映了顾炎武怎样的思想主张。 ( 1)强烈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 2)提出了“ 众治 ” 的主张; ( 3)主张 “ 经世致用 ” ,注重实学。 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 1644年,清兵入关,王夫之和友人一起在衡山起兵抗清。 兵败,逃到广东肇庆,效力于南明桂王政权,对桂王政权里许多人结党争权深表不满。 不久,他见大势已去,辞职还乡,长期住在湖南湘西苗瑶山区。 晚年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努力著述,人称船山先生。 著作现存 《 船山遗书 》 288卷,还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