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3音乐与影视艺术3内容摘要:
不同民族音乐的理解 和尊重,呈现 大众化 、多元化 的趋势。 思考:现代主义音乐怎样反映了时代精神的变化 • 流行音乐中音响和话筒的运用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技术的发展。 • 二战前后爵士乐和摇滚乐的流行反映了信息时代青少年一代的情绪和追求。 • 70年代以来流行音乐的商业化、即时性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 当代音乐的大众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反映了 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各国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往的频繁。 ① 20世纪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全球化的趋势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 ③很多音乐家为保持近代西方音乐艺术的精华,以自己的高雅优美和深邃创作音乐作品保持其强大生命力 ④传播技术的革命和交通发达 ⑤各国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⑥当代音乐具有大众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音乐多元化造就数不胜数的更加通俗的艺术和流派,各民族音乐的发展推动着世界音乐的繁荣 当代音乐走向繁荣的原因 第七艺术 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里乔托 卡努杜发表的一篇论著中第一次宣称 电影是继建筑、音乐、美术、雕塑、诗歌、舞蹈这六种艺术后的一种新兴艺术 ,它是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形式。 “第七艺术”“第八艺术” 诗歌、音乐、舞蹈、美术、建筑、戏剧、 电影、电视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提供技术和物质基础)。 (2)社会大变化,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和商业利润的驱动(动力)。 电影发展阶段 1)诞生 1895年 2)默片时代 1895—1927年 3)成熟 20世纪 20~ 40年代 4)二战后,电影艺术发展迅速 电影起源和发展的过程 1)发明诞生( 19世纪末) 19世纪末 ,法国人 卢米埃尔兄弟制成兼有拍摄和放映功能的活动电影机, 1895年在巴黎首次向公众放映自己拍摄的短片, 标志着电影诞生。 2) 20世纪初 ——1927年,无声片(“默片” ) ( 1)格里菲斯 —— “现代电影之父”“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 一个国家的诞生 》 2)卓别林 世界电影史上最杰出的喜剧大师 代表作有 《 摩登时代 》 、 《 大独裁者 》 等 艺术夸张手法和动作造型 《 摩登时代 》 拍摄于 1936年,是卓别林主演的最后一部无声影片。 有感于世界经济危机给失业工人带来的痛苦,他决定用电影的形象语言来呐喊。 1935年,电影已进入 “ 有声时代 ” ,可卓别林认为,用滑稽夸张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要远胜于对白,于是他只在片中加入配乐和少许音响就上映了。 《 大独裁者 》 拍摄于 1940年,查理 卓别林自导自演的此片拍摄于希特勒气焰最为嚣张之时,片中对希特勒大加讽刺的情节显示了其道德勇气可嘉的一面。 本片获 1941年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男演员、最佳男配角、最佳编剧、最佳音乐 5项提名,获 1940年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男演员奖项。 1919年,卓别林自己建厂,成了好莱坞第一个独立制片的电影艺术家。 他一人身兼制片、。人教版历史必修3音乐与影视艺术3
相关推荐
名为 甲壳虫。 甲壳虫 演唱组正式名子,英文叫 Beatles Band,中文音译名叫 披头士乐队。 有趣的是 披头士 这个词倒用得恰到好处,因为它形象地概括了他们留着长发、穿着牛仔裤、休闲衣的颓废形象。 而 Beat这个词,原义的意思是拍、打,正说明了他们的摇滚演唱风格。 披头士 后来也成了这类形象的时尚青年的专用词。 对于摇滚乐,有人说它具有时代气息,有人说它对青年人带来了不良影响,你怎么看
交响曲。 贝多芬的故居 舒伯特 ( 1797— 1828),出生在维也纳近郊一个教师家庭。 舒伯特有很强的鉴赏力,能发现优秀的诗作。 席勒、海涅的诗常被他选作歌词。 他还十分重视诗作的音乐性,他的歌几乎每一首都极为优美别致。 他创作的两部声乐套曲 《 美丽的磨坊女 》 和 《 冬日旅程 》 ,被公认为是艺术歌曲创作的最高峰。 他是艺术歌曲新风格的开拓者,因而被誉为“歌曲之王”。 《 小夜曲 》
等“反动 学术权 威” 持续十年的 “ 文化大革命 ” 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 图为文革中清华校门被砸。 70年代招收不需要文化课考试的 “ 工农兵学员 ”。 0121962年 1982年 1990年 2020年文盲人数全国第二、三四五次人口普查的文盲人数 文革期间,文盲人数没有减少,说明在此期间教育处于停滞状态。 1962年 1982年 1999年 2020年 重归正轨: 邓小平 肯定
痛苦的向同伴诉说“王子负心的不幸”,决意一死了之,王子赶来表白请求宽恕。 在风狂雨猛的湖畔,奥杰塔告诉王子只有她作出自我牺牲才能打破咒语。 魔王露现猫头鹰的原形,与王子展开殊死搏斗。 奥杰塔和王子充满决心,不去求魔王的宽恕,一起跳入波涛汹涌的湖中。 他们双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可怕的咒语终于被打破了。 正义战胜了邪恶,坚贞的爱情战胜了万恶的妖魔。 魔王失去了魔力死去了。 王子和公主相依相偎
《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 中的解释: “ 离骚者,犹离忧也。 ” 离,是遭受的意思。 离骚就是遭受忧愁。 二是东汉王逸 《 楚辞章句 ‧离骚经序 》 中的说法: “ 离,别也。 骚,愁也。 ” 将 “ 离骚 ” 解释为别愁。 二说都说得通,也都点出 《 离骚 》即诗人抒写愁怨之作。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司马相如(前 179— 前 117)字长卿,因慕蔺相如为人,改名相如。
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和 “ 栖心释氏 ” 的生活。 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 “ 刘白 ”。 他在舒适的晚年仍然时常想到人民。 73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 两年后病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 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我国中唐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今存 白居易诗近三千首 ,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