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3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内容摘要:

• ①历史传统:两国长期以来是君主制的国家,都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缺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传统; • ②不利的国际地位: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要求摆脱或修改体系 • ③利用时机相同。 30年代经济大危机为两国法西斯势力扩张提供了条件。 两国法西斯都利用经济、政治危机,乘机扩张势力,进而夺取政权。 • ④支持力量:都获得了本国垄断资产阶级和军队的支持。 不同点: ①法西斯政权建立方式不同: • 德国是依靠纳粹党自下而上夺取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 • 日本是依靠现有的天皇制和军部法西斯势力自上而下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②群众基础: • 纳粹党 进行大肆宣传,赢得了广泛支持; • 日本法西斯势力主要依靠军队的支持来建立政权 面临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德为何走上不同道路。 • 从政治土壤看: • 从经济实力看: • 从危机对各国的打击看: • 从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地位来看: • 罗斯福和希特勒的个人作用: 参考答案: ① 政治条件不同。 美国具有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1787年宪法就确立了 “ 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 ” 的原则,有效地防范了独裁者的出现。 而德(日)两国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不彻底,封建残余势力强大,军国主义盛行。 ② 经济条件不同。 美国尽管在危机中遭受沉重打击,但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承受力强,可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减缓危机。 德(日)两国金融力量薄弱,市场相对狭小,缺乏抗危机力量。 ③ 凡 — 华体系的影响。 德国在凡尔赛体系中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日本在华盛顿体系中也受到遏制),因此德(日)要冲破它。 美国是大战战胜国,是既得利益者,因此要维护它。 ④ 领袖素质不同。 罗斯福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捍卫者。 而希特勒从年轻时就表现出了独裁倾向(这一条不是最主要的)。 自美国建国以来,历届国会审度国势,但莫有本届所见之兴旺繁荣 …… 但观今日生存之必要条件,已由生活所需,进入美衣美食豪奢之境地。 ……我国今日之成就,实足快慰。 我国未来之前途,实足乐观。 —— 柯立芝 1928年国情咨文 “我国未来之前途,实足乐观”,但一年后,美国人民 却乐观不 起来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