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3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内容摘要:

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国际关系日趋紧张,世界局势危机四伏。 面对这场经济危机怎么办 ? 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摆脱危机,千方百计寻找出路: 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暂时缓和了危机,而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 大增 工业生产下降 对外贸易缩减 失业人数 工人斗争情况 资本主义世界 1/ 3 以上 2/ 3 3000 万以上 美国 31 . 5% 70% 1700 万 1929 1933 年罢工4900 次 德国 40% 70% 600 万 1930 1932 年罢工1000 多次 日本 32 . 5% 50% 300 万 1931 年罢工 24 1 5 次 意大利 33 . 1% 100 万 工人罢工频繁 经济危机 导致 政治危机 罗斯福新政 保持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法西斯化 德国人的圣经 金金金 二、希特勒的上台和德国的扩军备战 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梦想 第一,缺乏民主传统,同时具有军国主义传统。 从历史上来看,德国长期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 1871年,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开始走上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魏玛共和国只是德国战败后成立的一个民主制度不健全的共和国,基础薄弱。 第二,德国战败后,协约国强加给德国的制裁性的 《 凡尔赛和约 》 ,激发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 1.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 ① 历史原因: ② 现实原因: 19291933危机中的德国 工业生产下降 40% 农业下降 30% 进出口下降 %和 % 失业工人占 1/3。 约 600万人 经济危机的打击是现实原因。 德国在一战中战败,经济几乎完全崩溃。 只是依靠美英对它的贷款和援助,才使经济在 20年代得到逐步的恢复和发展。 正因为接受了美国的大量贷款,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几乎立刻就波及到了德国。 危机对德国的打击非常沉重。 社会矛盾激化,工农运动此起彼伏,仅1930年就发生了 366次罢工斗争,参加罢工人数达24. 49万人。 德国共产党的影响大增;而魏玛政府软弱无能。 垄断资产阶级感到利用旧的资产阶级议会政治已经无力继续维持自己的统治,于是逐渐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的强权政府,这就为纳粹党人夺取政权创造了条件。 ② 现实原因: 纳粹党是 “ 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 ” 的德文简称。 该党原是德国巴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