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3两伊战争2内容摘要:

却是伊朗反国王运动公认的精神领袖和政治领袖,而且在伊拉克什叶派中也很有影响。 1978年伊朗再次出现反国王运动高潮时,萨达姆与巴列维达成协议,以煽动伊拉克什叶派叛乱的罪名将霍梅尼驱逐出境,霍梅尼被迫流亡巴黎。 从此,霍梅尼与萨达姆结 F深仇,他把“萨达姆 侯赛因及其异教徒的复兴党”列为他的第三大仇敌 (仅次于巴列维国王和“美国魔鬼” )。 • 第二,两伊战争也带有两国领导人明显的个性色彩:扩张、好斗以及极强的民族主义意识。 战争前夕,霍梅尼和萨达姆都登上本国最高权力宝座,使国家内政外交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强化了两个极权国家之间的冲突。 导火线:霍梅尼“伊斯兰革命”和伊拉克副总理被炸伤 从某种意义上说,霍梅尼掌握伊朗政权所造成的中东地区国际关系的动荡,是引起两伊战火的直接原因。 ” 1979年,霍梅尼输出“伊斯兰革命”造成伊拉克南部什叶派聚居地区的动荡,对伊拉克的统治阶层构成了严重挑战。 伊拉克决心趁国际上孤立、疏远伊朗和伊朗出现内乱的时机,向伊朗开战,搞掉老对手。 1980年 4月 1日,在巴格达的一次集会上,一个伊朗人扔出一颗手榴弹,炸伤了在场的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萨达姆立即指责伊朗是背后策划者。 此事件成为两伊冲突升级的导火索,两伊关系迅速恶化。 9月 17日,伊拉克单方面废除 《 阿尔及尔协议 》 ,宣布整个阿拉伯河都是伊拉克的领土,自命为阿拉伯人的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