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选修3离子键离子晶体2内容摘要:
KBr CCl4 N2 CaO NaOH。 哪些是只含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 哪些是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KCl HCl Na2SO4 HNO3 NH4Cl O2 Na2O2 Cl ] [ H Cl H : K O K O ] [ K 2 K ] Mg F F Mg F 2 [ 2[ ] Ba [ ] Cl [ ] Cl 2 Ba Cl Cl A B C D 练习 写出下列物质的 电子式 : Na2O2 NH4Cl 1. 晶格能 拆开 1mol 离子晶体,使之形成 气态 阴离子 和阳离子所吸收的 能量 . 用 U 表示 : 四 、离子键的强度 2. 意义 一般而言, 晶格能 越大,离子晶体的离子键越强,晶体的熔沸点越高,硬度越大。 三 、离子键的特征 ——无方向性 和饱和性 由 课本 P36“交流与讨论 ”中 离子化合物熔点变化规律 ,分析离子键的强弱与离子半径、离子电荷有什么关系 ? 讨论 : 3. 影响离子键强度的因素 1) 离子电荷数的影响 2) 离子半径的影响 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离子键就越强 应用: 离子键越强,其形成化合物的熔沸点就越高 练习 : 比较下列离子键强度 MgCl2 CaCl2 SrCl2 BaCl2。苏教版化学选修3离子键离子晶体2
相关推荐
医药行业 治癌药物顺铂[Pt(NH3)2Cl2] 生物大分子 ( 有抗癌活性 ) (无抗癌活性) 配合物的应用 五、配合物与生物固氮 合氮酶中 FeMo中心结构示意图 配合物的应用 将大气中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氮的过程叫氮的固定 起固定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A、氮气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 B、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氨气经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 D、由氨气制碳酸氢铵和硫酸铵 答案
4 ]2 +的设想,并将你的想法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解析: H++ NH3== = N H+4的方程式中 H+有空的轨道, NH3分子中的 N 原子含有孤电子对,所以 N 原子的孤电子对进入 H+的空轨道,以配位键形成 NH+4。 与之类似 Cu2 +也存在空轨道, NH3分子中氮原子的孤电子对进入 Cu2 +的空轨道, Cu2 +与 NH3分子中的氮原子通过共用氮原子提供的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
体的构成微粒作了简单的介绍,并对金属的通性作出了解释;为本课时介绍金属晶体的几种常见的堆积模型提供理论基础 ——金属键物饱和性、方向性,金属晶体尽可能采取紧密堆积。 其次掌握晶体的堆积有利于学生理解金属密度的变化等性质;并引导学生从晶体的微观结构去解释物质的物理性质,感受科学的魅力,并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1)本节内容选材依据新课标主题
2. CsCl晶体结构模型 (如图 ) 每个 Cs+周围有 8 个 Cl-,每个 Cl-周围有 8 个 Cs+。 在每个 Cs+周围最近的等距离 ( 设为 3 a / 2) 的 Cl-有 8个,在每个 Cs+周围最近的等距离 ( 必为 a ) 的 Cs+有6 个 ( 上、下、左、右、前、后 ) , 在每个 Cl-周围最近的等距离的 Cl-亦有 6 个。 晶胞中 Cl-个数 8 18= 1 ,
基本设计 • ( 1)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设计 • ( 2) 导学案设计 第四节 离子晶体(第一课时) • 二、教材分析: • 1. 教材编写。 • 上课时学生通过对 NaCl晶体、 CsCl晶体两种AB型离子晶体的分析知道离子晶体的堆积方式比金属晶体更复杂。 本课时教材设置科学探究 2,让学生通过数据处理体会离子半径对离子配位数的影响,进而说明决定离子晶体的重要因素 —— 几何因素。 第四节
• ①展示实验室常见物质时引入 X衍射实验的介绍,以此说明固体物质可以分为晶体与非晶体。 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实验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两个角度去分析。 • ②对晶体的自范性介绍分为:晶体的自范性内涵、微观结构对晶体自范性的据定作用、对自发过程的理解(最稳定的状态)、晶体自范性的重要生长条件、实验室得到晶体的三种途径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 ③晶体的各向差异性包含:各向差异的内容、各向差异性的微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