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八单元_老舍与茶馆共55张内容摘要:

出现了两个在世界戏剧史上罕见的情形: 一是人物众多,在 《 茶馆 》 第一幕里光是有台词的人物就有 22个; 二是人物杂陈,在 《 茶馆 》 第一幕里,社会身分殊异的人物 ──上至在宫廷内当太监总管的权力人物、吃洋教的小恶霸,下至卖耳挖勺的老人、卖亲生女儿的穷人 ──同处一个舞台空间。 而更不同凡响的是,所有这些人物都被剧作者描写得面目分明,让人难忘,从整体上呈现出了一幅时代的色彩斑驳的图案。 写作特色 一、独特的戏剧结构 《 茶馆 》 的戏剧结构称为“图卷戏”。 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串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 第二幕出场的人物有三十多个,有台词的近二十人,但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各自说着自己的事情。 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 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的个性往往都打上了社会的烙印。 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社会对个人的重大影响。 反映畸形的社会对人性的扭曲: 《 茶馆 》 中的老陈和老林要共买一个老婆,松二爷自己挨饿却不能让鸟挨饿,行将就木的太监要一个十五岁的姑娘做老婆。 这都是当时不正常的社会让人物产生的变态行为。 三、经典的语言特色 《 茶馆 》 语言魅力被人交口称赞,老舍自己也有自信,他说:“我有一些旧社会的生活经验,我认识茶馆里那些小人物。 我知道他们做什么,所以也知道他们说什么。 以此为基础,我再给这里夸大一些,那是润色一下,人物的台词成为他们自己的,而又是我的。 ”剧本中人物语言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有丰富的潜台词,富有动作性,同一个人物的在剧本中的语言是变化的。 知识链接 一、俗话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 茶馆 》 第二幕中虽然集中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那么,《 茶馆 》 的戏剧冲突是什么呢。 主题又是怎样体现的呢。 《 茶馆 》 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 剧中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 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如李三的报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这种 “剪影式” 的新尝试,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 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二、从欣赏老舍作品的角度看作者语言上的幽默风格。 作品写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 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这和寓庄于谐的幽默风格,给读者留下了深长的回味和思考。 如唐铁嘴夸耀自己抽白面的对话,看起来滑稽可笑,却会激起人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也像一句玩笑话,都表现出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又如松二爷看见宋恩子和吴祥子仍穿着灰色大衫,外罩青布马褂说:“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 ”。 表现出松二爷的怀旧情绪,也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课堂练习 一、老舍,原名 字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 称号。 二、课本节选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