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典故蕴含哲理选择题内容摘要:
2、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 ”这告诉我们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对“前贤”的文章,杜甫主张既要兼取众长,加以继承(“转益多师是汝师”);又要区别真伪(“别裁伪体亲风雅” )。 反对一味因袭(“ 递相祖述复先谁。 ”)。 这对我们进行创新的启示是:A亲自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 B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力军C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D科技是创新的重要工具7、2007 年 12 月 29 日,温家宝总理吟诵了自己创作的俳句“常忆融冰旅,梅花瑞雪兆新岁,明年春更好”送给到访的福田康夫首相,表达了中日领导人和中日人民对中日关系的美好期盼 3、。 下列名句与该俳句蕴涵相同哲理的是A试玉要烧三 ,辨才须待七年期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8、“气者,理之依也” ,“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这一说法属于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9、今朝踏浪书海豪情盛,来年题名金榜笑颜开,这是一位老师送给高三学子的一副对联。 该对联的哲学寓意是A知识是进步的阶梯,间接经验的获得比直接经验更重要B人生价值的实现,需积累更多的主观因素C对真理的求索无止境,人们可以突破客观条件和规律的限制D感性认识需要上升为理性认识,人们才能更好地揭 5、族A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格 B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C开拓进取、自强不息 D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13、“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下列名言中与这副对联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A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C自古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14、“小事其实不小,细微之处可积德。 ”下列与此反映的哲理相似的是A一叶知秋 B管中窥豹 C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 D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15、周易系辞下 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业。 ”近年来,“ 忧患意识” 6、 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 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A即将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C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 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16、唐代柳宗元在(敌戒)诗中写道:“敌存灭祸,敌去召过。 ”其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好事和坏事的区分往往没有实际意义B好事和坏事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C好事和坏事是相对而言,没有绝对的本质的区别D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 17、清理了野蛮的混沌,心灵才会荡起纯净的清波;扫除了愚昧的灰尘,思想才会绽放美丽的花朵。 可见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民族文化有 7、精华与糟粕之分C、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D、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18、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点的是 A邯郸学步 B唇亡齿寒 C吐故纳新 D因地制宜19、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这句古训告诉我们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举行记者招待会时说:“形势稍好,尤需兢慎。 ”其中,“兢慎”见唐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据此回答 2021 题。 20、这首唐诗所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A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9、脚屈曲,步履维艰,是因为不遇其主。 23、要一定的客观条件 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 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 ”从人生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这样强调的原因是A实践能决定认识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25、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 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2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凤清于老凤声 近高低各不同 露虽团岂是珠27“小疑则小 10、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要否定就能发展 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 ”从哲学的观点看,这段话表明 ( )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客观的,认识了前者也就认识了后者A B C D29、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道:“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A规律是客观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B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C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0、元史许衡传 记载: 12、日,温家宝总理吟诵了自己创作的俳句“常忆融冰旅,梅花瑞雪兆新岁,明年春更好”送给到访的福田康夫首相,表达了中日领导人和中日人民对中日关系的美好期盼。 下列名句与该俳句蕴涵相同哲理的是A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33、下列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亦不变 之依也34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理是客观的 文化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宋代著名思想家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一名句主要 13、说明(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动力C创新是文化的源头活水 D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36、“昼出耕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37、中国语言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下列说法中能体现辩证否定观的有A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B百尺竿头,更进一步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D弃其糟粕,取其精华38、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荀子提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中庸提出:“和者天下之大道也。 ”我国古代“ 和” 的思想 A承认整个世界是一。诗词典故蕴含哲理选择题
相关推荐
2、贵族家庭。 1302 年因反对皇权被放逐终身。 早期抒情诗集新生歌颂理想中的爱人,表达对美好时候的渴望。 代表作神曲。 作品还有帝制论、俗语论、宴会、书信集等。 1、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2、通向荣誉的路上,并不铺满鲜花。 3、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4、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望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5、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
2、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矮胖老师足足又哑笑了两分钟。 太神奇了,他该不是聋哑学校的老师吧?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齐哄堂大笑!矮胖老师依然不说一句话,但却渐渐收起了笑容,用黑板刷轻轻敲击着讲台上的课桌,待全班同学安静下来,他突然面向课堂,反手在背后的黑板上徒手画了一个篮球大的圆,紧接着,又反手画了一个等边三角形。
2、;作品简介;故事背景;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激趣:在红楼梦第五回,太虚幻境薄命司存有“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及又副册。 副册首页有诗一首:“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芳魂返故乡。 ” 这是谁的判词呢。 发生在他的身上有些什么故事呢。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节选自红楼梦中的一篇课文香菱学诗。 一、曹雪芹简介曹雪芹(1724。 1764),名,字芹溪,又字芹圃
头胸腹, 一对触角头上长, 三对细足在胸部。 胸 蚂蚁身体构造视频 身体分为: 头、胸、腹 三 部分;头 部有 一对触角 , 胸 部有 三对足。 哪些动物能与蚂蚁归为一类。 返回 返
3、的“书页”是指_;“着笔”的表层意思是:_,其深层意思是_。 (8 分)6冰心的诗富含哲理,请找出下边这首诗中含哲理的诗句,并说说你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6 分)风雨后花儿的芬芳过去了,花儿的颜色过去了,果儿沉默的在枝上悬着。 花的价值,要因着果儿而定了。 (1)富含哲理的诗句是:(2)该句的含义是:7冰心的这三首诗都富于哲理。 请参照例句,根据提示,写一句含有哲理的话。 (6 分)例
2、所关注,尤其是听力能力的提高。 初学者要真正掌握一门外语,必须尽快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 中学英语教师作为学生的英语启蒙老师首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制定相应的策略,把重点放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听力理解的能力上。 从 2002 年起,全国大部分省份英语科高考都将要求测试考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并且以占权重为 20%的比例计入总分。 因此 听力理解部分已成为广大考生关注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