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论文 巧设问题情境 培养创新意识内容摘要:
2、到一定的环境条件中去,使学生从内心由衷地产生情感和求知欲,从而自然地获得知识和能力。 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 ”也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产生无限的热爱,全力以赴,废寝忘食,进而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甚至创造出奇迹。 而没有兴趣的学习就像是一杯淡而无味的白开水,难以下咽。 巧设问题情境,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例如学习“小数加减法”时,可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带 10元钱去超市买东西。 ”提问:可以买哪两样。 还可以买什么。 最多可 3、以买几样。 哪些东西是买不到的。 这样,学生在思维的高度刺激下,求知欲充分被调动起来。 这样,教师有意识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动手尝试去解决问题,学生便能产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 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精神质疑是创新思维的动力源泉。 达尔文曾回忆说:“我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有一种最强烈的要求去理解或解说我所观察到的事物。 ”儿童对身边的事物充满里好奇与幻想,他们爱提很多的问题,解释他们所看到的一切。 而这些心理素质正是培养儿童力的“仙仗”。 在学习“乘加、乘减”一课中,我创设了一个去逛商场的情境,让学生去买学习用品。 有学生说要买 3 本本子,1 支铅笔,本 4、子每本 6 角,铅笔每支 5 角。 这样可列成加法算式:6+6+6+5,改写成乘加算式:63+5后,马上有学生提问:“老师,6+6+6+5 可以改为 6+6+6+6以是不是也可以改写为 64多么可贵的智慧的火花呀。 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立即出了一道题:4+4+4+2,让学生讨论:可以改为哪几种算式。 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对同龄伙伴提出的问题倍感兴趣。 因此,在这样的情景之中,学生的提问犹如一颗小石子,在同学们的心中掀起层层的涟漪。 讨论之中,总是不断开拓自己的思路,旁征搏引,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迅速地表达出多种想法:(1)43+2 (2)443)27三、 巧设问题情境,培养观察 5、想象能力观察是智力活动的基础,认识始于观察。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的主要能源。 ”外界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观察源源不断地输入大脑,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图形的识别,需要观察;数学规律的发现,需要观察;知识的关联,需要观察。 只有通过观察,才能有认识能力、分析能力、辨析能力与归纳能力。 因此,教学需要学生学会观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觉去探索数学知识的本质,揭示其内在规律。 当学生有了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可能产生丰富的想象,想象力是发展数学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囊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例如,在教学“梯 7、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会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而就是这种情境加上他的活动给他带来的体验会深深地刺激他、引导他在知识与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而知识就往往通过情感功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和内化,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五、 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明确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社会信息化,一些数学感念,语言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文化生活之中,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渗透力愈强。 数学教师要正确领会电视、报刊、因特网等传播媒介的实用信息,善于运用信息中的有关数学信息为题材创设问题情境,作为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总之新一轮的教改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趣味性,营造求异和创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发现和创新动机,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切实培养形式的创新素质。数学论文 巧设问题情境 培养创新意识
相关推荐
2、从账里望得见母亲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转辗反侧睡不着。 ( )(2)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谦疚。 ( )5在下面横线上,填进恰当的成语。 (3 分)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_,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 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瞧着,_,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_地挥泪痛哭一顿。 6在下面句子的括号里
2、自然要为我们是一个整体。 (3) 、太阳正在下去,我抬头朝河岸上窥望,望得见奥军的侦察气球落日残照中呈黑色。 A 晃动 和谐 飘浮 C 晃动 和睦 飘浮 B 飘动 和睦 漂浮 D 飘动 和谐 漂浮答案:A。 飘动是轻柔之物的动作,光柱是柱,用晃动为好。 和睦强调的是不争吵,而和谐强调彼此配合适当。 故此用和谐。 飘浮是浮于空中,漂浮是浮于水面。 4、下面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它使我卸下了一个思想包袱从此可以把注意力集中于一件更重要的事即将来临的 1970 年世界杯赛。 4在下列句子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这不怪阿尔伯特,他不笨,他喜欢思索,不能立即回答出来;老师只求现成的答案,不要求他的学生去独立思考。 5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 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成。 上句是作者对北大在学术界、思想界、 教育界地位的高度肯定,下句则表达了要为北大创造更辉煌的业绩的雄心壮志。 参观北大图书馆时,这句誓言“骤然显得苍白无力”,作者“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 没有自信, 觉得渺小 两年学习后,作者变得“沉静、 愉悦、安详”,并在第三部分中重 提誓言。 自信 北大为她 “展示了一 个动人的 新世界”; 因浸透了 汗水、泪 水与欢笑 而格外充 实。 北大的书
化: 首先,北京旧城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其次,空间分布上从辽南京城原址逐渐向北、向 东扩展,至明清时又向南缩,使旧城轮廓由辽代的正方形到金、元的长方形,至明清时期演变为 “ 凸 ” 字形。 北京古代城区的变迁 颐和园 颐和园 故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位于北京城西南房山区周口店村龙骨山。 其古人类遗址发现于 1927年,现在已有地点 25处,包括从距今 60万年到距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