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3联合国内容摘要:

导弹 表现 1 1983年,有 5000万人参加“欧洲安全与合作行动周”活动 2 1983年 10月全欧反核武器“行动日”,有上万人参加集会游行 3 和平运动参加者强列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军备竞赛,要求进行裁军,建立“无核区” 4 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出现各种形式的和平运动。 198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 《 国际和平年宣言 》 ,宣布 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 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 内容上 多是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范围上 参与阶层广泛 ,声势浩大 ,遍及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 ,具有真正的全球性 组织上 逐渐由分散走向统一 ,由国内运动走向国外 作用 1 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对战后世界局势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 对制止战争,特别是制止世界大战,对限制军备竞赛,推动裁军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 3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各国政府及朝野政党的政策制定 4 教育和动员了广大民众,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有利于提高对侵略战争的警惕,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坚实基础 对战后世界和平运动兴起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和平是世界存在的惟一局势 B.世界处在一片战争硝烟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