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养蝎模式的研究与总结内容摘要:

2、模式养殖规模不宜过大,一般养殖成蝎在几千到几万只之间,适于场地较小、经济条件一般的养殖户选用。 “盆养”,即在口径较大的塑料盆内叠瓦养殖。 箱、缸等其它容器养殖也属此范畴,但要防止蝎子爬出。 这一方法主要饲养种蝎和 45 龄幼蝎。 15 平方米的房间可立体养成蝎 5 万只,放养幼蝎 4050 万只。 盆养具有便于提取蝎毒,并每间隔一定时间随提毒随倒盆清窝一次等优点。 所谓“瓶繁”,是指雌蝎在罐头瓶等大口瓶容器内完成产仔及产后休养期、仔蝎完成吸收蜕变期的养殖方法。 据我场试验,只要能满足孕蝎产前生理需求,适时分居定瓶,并把握住产中特殊的温湿度要求,这种方法可使雌蝎平均产仔15 只以上,2 龄幼蝎成活率达 95 3、%以上。 “池育”,即将 2 龄蝎转入近于自然条件的简易人工圈养池养育。 此池为塑料拱棚砖垛结构,具有成本低、保温保湿、防雨防天敌等功能,能够克服盆养或一般池养的某些缺点。 周转程序:(1)春天引种进入常温盆养;(2)7 月上旬开始,将盆养的孕蝎陆续转入瓶繁;(3)8 月上旬开始,将瓶繁的 2 龄陆续转入池养。 将完成产后休养期的雌蝎陆续人盆集体调养(不与雄蝎混养);(4)10 月中旬将池养的 3 龄幼蝎转入恒温室内盆养;(5)翌年 3 月中下旬,将 45 龄幼蝎重新转入池养;(6)盆养成蝎据情按期提毒。 二、“盆养池养”模式该模式既能适合提蝎毒和恒温立体养殖的需要,又能在近于自然条件的蝎池内大量繁殖、 4、饲养,是一种更先进的、相对投入和产出都较大的养殖模式。 该模式的“池养”,是选择室外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空旷地,以水泥预制件和塑料棚架构成槽穴板蝎窝蝎房,孕蝎可自然分窝繁衍后代;仔蝎可自动与母蝎分离分池正常生长;冬季棚内需配备简易土暖气,技术含量较高,管理省时省力。 若盆、池结合,冬季进入室内恒温立体盆养,可节省大棚供暖能耗,降低成本,可谓目前最佳的养殖模式。 种蝎养殖规模可以几万到几十万只。 这种模式适于条件较好的养殖场、户选用。 此模式以池养为主,结合盆养,便于提毒和恒温养殖。 引进的种蝎先以盆养驯化,促其适应环境、增强体力、多产蝎毒。 待雌蝎临近产期,适时将孕蝎转入池养,直到仔蝎自动分池、雌蝎恢复体力 6、的蝎子将给以更好的回报,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良好循环。 圈养区最好设置在地势高燥、坐北朝南、周围无农药及其它有害污染源的石窝、碎石岗、山穴等处。 圈养设施既要特别注意防止蝎子跑掉,还要防止天敌危害。 食料供应以人工定时代给为主,物理的方法诱引大自然的昆虫为辅。 这种养殖模式由于受条件局限,一次性投入也大,仅供少数人员参考。 人工养蝎一般为上述三种模式。 这些养殖方法各有利弊,各具特色。 养殖者可根据产品的需要,以提毒为主应选前 2 种模式,以全蝎为主则选后 2 种模式。 每种模式的各个环节要具有把握、紧密结合。 要选择和发展该项养殖,除了要选准养殖模式,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养殖规模和发展方向外,还要切实摸透蝎子的生长习性和规律,掌握住它生长所需的最佳温湿度条件,并尽可能减少幼蝎的互相残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养好蝎子,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