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3顺乎世界之潮流3内容摘要:

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 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 近代科技 ,仿效西方国家 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 ,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目的: 师夷长技以自强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近代中国思想的主流 以 林则徐、魏源 为先导, 随着 姚莹的 《 康輶纪 行 》 、 徐继畲的 《 瀛环志略 》 等新的著述不断出现, ‚ 睁眼看世界 ‛ 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独立而探究、 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徐继畲 学习西方的 技术,器物 假设你是当时一位资产阶级爱国者,你会为改变中国的命运做些什么? 早期维新思想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 兴学校,广书院 …… 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 …… 此其体也。 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 ——郑观应 • “试观泰西各国, …… 类皆君民一心,无论政治大小,悉经议院妥酌,然后举行。 …… 中国则不然,民之所欲,上未必知之而与之也;民之所恶,上未必察之而勿之施也” ——王韬 • 上述主张有何共同之处。 反映了向西方学习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二、维新变法 ——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康有为 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曾先后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维新,以挽救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 领导了“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等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运动。 主张由光绪亲政,实行西方式的君主立宪制,反对用暴力革命。 辛亥革命后,成为保皇党领袖, 反对共和制。 他的理想和政治主张主要在他撰写的《大同书》中得到体现。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 立宪法 ,开国会 ,行 三足鼎立 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 ——康有为 “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 改官制,变选举 ,可谓之 变政 矣,未可谓之变法。 ” ——康有为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民族资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1898年刊行的 《 孔子改制考 》 一书,着重宣传了孔子 ‚ 托古改制 ‛ 的思想,在书中,康有为把孔子尊为 ‚ 托古改制 ‛ 的教主,把 ‚ 六经 ‛ 说成是孔子 ‚ 托古改制 ‛ 范本。 它认为 ‚ 六经 ‛ 中尧、舜、禹等古圣先贤的盛德大业,都是按照孔子自己的理想假托出来的,假托古人的言论来实行改制,历史上不见得确有其人其事。 这样康有为用以证明自己的变法主张,不但没有违背孔子的遗教,而且 是孔子改革思想的真正继承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