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灰斑病防治方法内容摘要:

成玉米减产。 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 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到褐色长条斑,病斑与叶脉平行延伸,病斑中间灰色,后期在叶片两面(尤其在背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 玉米灰斑病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玉米秸秆等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传染源,该病易在温暖湿润和多雾地区发生。 而连年大面积种植易感病品种,是该病大面积发生的主要原因。 在东北、华北地区,该病于 7 月上中旬开始发生,8 月中旬到 9 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1、物理防治。 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玉米秸秆等病残体,减少田间传染源。 2、品种选用。 推广种植抗病品种,生产上应种植掖单 2 号、掖单 11号、沈单 7 号、丹玉 16、铁单 10 等抗病品种,而新育成的郑单 14、丹 408、丹 3034、沈试 29 和沈试 3 地较抗病。 3、田间管理。 合理浇水施肥,促使玉米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4、化学防治。 在玉米开花授粉后或发病初期,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50%退篦特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喷雾防治,710 天后再喷一次。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