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xx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内容摘要:
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干燥和检查保养。 手工清洗适用于复杂器械、有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以及无机械清洗设备的情况等;机械清洗适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 具体清洗方法及注意事项遵循 W 的要求。 清洁 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 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 各种擦拭布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注意事项 有管腔和表面不光滑的物品,应用清洁剂浸泡后手工仔细刷洗或超声清洗。 能拆卸的复杂物品应拆开后清洗。 清洗用水、清洁剂等的要求遵循 的规定。 手工清洗工具如毛刷等每天使用后,应进行清洁、消毒。 内镜、口腔器械的清洗应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 对于含有小量血液或体液等物质的溅污,可先清洁再进行消毒;对于大量的溅污,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用于清洁物体表面的布巾应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7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应遵照附录 C 的规定,对使用产品应查验相关证件。 8 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 手术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 灭菌前准备 清洗、包装、装载遵循 的要求。 灭菌方法 耐热、耐湿手术器械 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不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 应采用低温灭菌方法。 不耐热、耐湿手术器械 应首选低温灭菌方法,无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灭菌剂浸泡灭菌。 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 可采用干热灭菌方法。 外来医疗器械 医疗机构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清洗、包装、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并遵循其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的要求进行灭菌。 植入物 医疗机构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植入物的材质、清洗、包装、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并遵循其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的要求进行灭菌,植入物灭菌应在生物监测结果合格后放行;紧急情况下植入物的灭菌,应遵循 W 的要求。 动力工具 分气动式和电动式,一般由钻头、锯片、主机、输气连接线、电池等组成。 应按照使用说明的要求对各种部件进行清洗、包装与灭菌。 手术敷料的灭菌 灭菌前准备 手术敷料灭菌前应存放于温度 18℃ ~ 22℃ ,相对湿度 35﹪~ 70﹪的环境。 棉布类敷料可采用符合 YY∕T ;棉纱类敷料可选用符合 YY∕T 、 YY∕T 、 YY∕T 、非织造布、皱纹纸或复合包装袋,采用小包装或单包装。 灭菌方法 棉布类敷料和棉纱类敷料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符合 YY∕T ,应根据材质不同选择相应的灭菌方法。 手术缝线的灭菌 手术缝线分类 分为可吸收缝线和非吸收缝线。 可吸收缝线包括普通肠线、铬肠线、人工合成可 吸收缝线等。 非吸收缝线包括医用丝线、聚丙烯缝线、聚酯缝线、尼龙线、金属线等。 灭菌方法 根据不同材质选择相应的灭菌方法。 注意事项 所有缝线不应重复灭菌使用。 其他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 应根据被灭菌物品的材质,采用适宜的灭菌方法。 9 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消毒方法 中度危险性物品如口腔护理用具等耐热、耐湿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肛表或口表)、氧气面罩、麻醉面罩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 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的消毒方法如下: a)耐高温、耐湿的管道与引流瓶应首选湿热消毒; b)不耐高温的部分可采用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以上的消毒剂浸泡消毒; c)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配件宜采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与消毒; d)无条件的医院,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配件可采用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以上的消毒剂浸泡消毒。 注意事项 待消毒物品在消毒灭菌前应充分清洗干净。 管道中有血迹等有机物污染时,应采用超声波和医用清洗剂浸泡清洗。 清洗后的物品应及时进行消毒。 使用中的消毒剂应监测其浓度,在有效期内使用。 10 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诊疗用品的清洁与消毒 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患者生活卫生用品的清洁与消毒 患者生活卫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饮具等,保持清洁,个人专用,定期消毒;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进行终末消毒。 消毒方法可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消毒;便器可使 用冲洗消毒器进行清洗消毒。 患者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 医疗机构应保持床单元的清洁 医疗机构应对床单元(含床栏、床头柜等)的表面进行定期清洁和(或)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患者出院时应进行终末消毒。 消毒方法应采用合法、有效的消毒剂如复合季铵盐消毒液、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或采用合法、有效的床单元消毒器进行清洗和(或)消毒,消毒剂或消毒器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时,应每周更 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 更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 消毒方法应合法、有效。 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帘、床垫等,应定期清洗与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 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患者、不明原因病原体感染患者等使用后的上述物品应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应合法、有效,其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或按医疗废物处置。 11 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 朊病毒 消毒方法 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宜选用一次性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焚烧处理。 可重复使用的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的高度危险组织(大脑、硬脑膜、垂体、眼、脊髓等组织)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性物品,可选以下方法之一进行消毒灭菌,且灭菌的严格程度逐步递增: a) 将使用后的物品浸泡于 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 60min,然后按 WS 中的方法进行清洗、消毒与灭菌,压力蒸汽灭菌应采用 134℃ ~ 138 ℃ ,18min,或 132 ℃ , 30min,或 121℃ , 60min ; b) 将使用后的物品采用清洗消毒机(宜选用具有杀朊病毒活性的清洗剂)或其他安全的方法去除可见污染物,然后浸泡于 1 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 60min ,并置于压力蒸汽灭菌 121℃ ,30min;然后清洗,并按照一般程序灭菌; c) 将使用后的物品浸泡于 1 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 60min,去除可见污染物,清水漂洗,置于开口盘内,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内 121℃ 灭菌 60min或预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 134℃ 灭菌 60min,然后清洗,并按照一般程序灭菌。 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低度危险物品和一般物体表面应用清洁剂清洗,根据待消毒物品的材质采用 10 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或 1mol/L 氢氧化钠溶液擦拭或浸泡消毒,至少作用 15min,并确保所有污染表面均接触到消毒剂。 被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环境表面应用清洁剂清洗,采用 10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消毒,至少作用 15min。 为防止环境和一般物体表面污染,宜采用一次性塑料薄膜覆盖操作台,操作完成后按特殊医疗废物焚烧处理。 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低度危险组织(脑脊液、肾、肝、脾、肺、淋巴结、胎盘等组织)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物品,传播朊病毒的风险还不清楚,可参照上述措施处理。 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低度危险组织污染的低度危险物品、一般物体表面和环境表面可只采取相应常规消毒方法处理。 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其他无危险组织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物品,采取以下措施处理: a)清洗并按常规高水平消毒和灭菌程序处理; b)除接触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 外科内镜外,其他内镜按照国家有关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处理; c)采用标准消毒方法处理低度危险性物品和环境表面,可采用 500mg/L~ 10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或相当剂量的其他消毒剂处理。 注意事项 当确诊患者感染朊病毒时,应告知医院感染管理及诊疗涉及的相关临床科室。 培训相关人员朊病毒相关医院感染、消毒处理等知识。 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物品,使用后应立即处理,防止干燥;不应使用快速灭菌程序;没有按正确方法消毒灭菌处 理的物品应召回重新按规定处理。 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物品,不能清洗和只能低温灭菌的,宜按特殊医疗废物处理。 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应每次更换。 每次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消毒清洗器具,更换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 气性坏疽病原体 消毒方法 伤口的消毒 采用 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周围皮肤可选择碘伏原液擦拭消毒。 诊疗器械的消毒 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 消毒可采用含氯消毒剂 1000mg/L~ 2020 mg/L 浸泡消毒 30min~ 45min,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 5000mg/L~ 10 000 mg/L 浸泡消毒 ≥60min,然后按规定清洗,灭菌。 物体表面的消毒 手术部(室)或换药室,每例感染患者之间应及时进行物体表面消毒,采用 %过氧乙酸或 5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 环境表面的消毒 手术部(室)、换药室、病房环境表面有明显污染时,随时消毒,采用 %过氧乙酸或 10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 终末消毒 手术结束、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最新)20xx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相关推荐
1、害发生程度不同。 作物种类多、耕作管理粗放的地块发生重,特别是棉麦套作、棉瓜套作、粮果间作等栽培模式的地块,为灰飞虱繁衍和传毒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致使玉米、小麦、瓜类病毒病的发生加重。 玉米病株率一般在 20%40%,严重的在 70%以上,甚至绝产。 而土地肥沃、精耕细作、田间杂草少的玉米田,粗缩病发生很轻,病株率一般在 5%左右。 玉米播期不同的地块,病害发生程度不同。
1、、保墒整地。 整地以抗旱保墒为前提,墒情不好的地块尽可能做到少动土或不动土,对秋翻深松起垄的地块,早春及时镇压保墒;对秋翻未起垄的地块,要顶凌耙耢,顶浆起垄镇压;重茬玉米春季必须进行旋耕,旋耕起垄后马上进行镇压,达到待播状态;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大豆茬,早春耢冻茬后,可原垄机播玉米,苗期深松。 2、选择品种。 第一积温区,活动积温 2700以上,主推品种兴垦 3、吉单517、江单 1,二洼地
[参考答案 ] 一、选择 二、填空 16.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热量放出,放热,吸热 17.放 出 、 11 kJ( 2 分)18.正、还原 2H++ 2e= H2↑ ( 2分,负、氧化反应 Zn- 2e= Zn2+ ( 2 分) 19. (1)化学能变热能, (2)电能变化学能, (3)化学能变电能 (4) 电能变化学能 三、简答题 20. A、 B,
1、米从播种出苗到拔节这一阶段为苗期。 夏玉米苗期早熟品种 20 天左右,中熟品种 25 天左右,晚熟品种 30 天左右。 玉米苗期主要是长根、增叶、茎叶分化,是决定叶数和节数的时期,耐旱怕涝。 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促根壮苗,争取苗全、苗齐、苗壮,为高产打下基础。 管理措施如下。 一、查苗、补苗玉米出苗后,应立即进行查苗、补苗。 在玉米三叶期以前,发现连续缺苗 3 株(穴)以上,应及时进行补苗
1、、保墒整地。 整地以抗旱保墒为前提,墒情不好的地块尽可能做到少动土或不动土,对秋翻深松起垄的地块,早春及时镇压保墒;对秋翻未起垄的地块,要顶凌耙耢,顶浆起垄镇压;重茬玉米春季必须进行旋耕,旋耕起垄后马上进行镇压,达到待播状态;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大豆茬,早春耢冻茬后,可原垄机播玉米,苗期深松。 2、选择品种。 第一积温区,活动积温 2700以上,主推品种兴垦 3、吉单517、江单 1,二洼地
1、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 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 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 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 玉米粗缩病症状特点及危害感染 玉米植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 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 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 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