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的特点与防治内容摘要:
1、害发生程度不同。 作物种类多、耕作管理粗放的地块发生重,特别是棉麦套作、棉瓜套作、粮果间作等栽培模式的地块,为灰飞虱繁衍和传毒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致使玉米、小麦、瓜类病毒病的发生加重。 玉米病株率一般在 20%40%,严重的在 70%以上,甚至绝产。 而土地肥沃、精耕细作、田间杂草少的玉米田,粗缩病发生很轻,病株率一般在 5%左右。 玉米播期不同的地块,病害发生程度不同。 麦田套种玉米的发病重;前茬作物为西瓜,下茬早播种的地块发生重而晚播种的发病轻。 同地块同品种发病率差异,主要是由于田间播种出苗时间不同造成的,播期早的发病率高;播期晚的发病率低。 种植不同品种的地块发病程度不同,几年调查的结果表明,不同 2、玉米品种在周围生态环境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发病情况不同,但差异性不大,掖单 12 号、掖单 13 号、鲁单 50 号发病重;鲁玉 10 号、鲁玉 16 号、西玉 3 号发病轻。 用高抗、耐病的品种,如鲁单 50 号、掖单 19 号等。 调整玉米播种期,麦套夏玉米适当晚播,使玉米幼苗感病期避开灰飞虱传毒为害盛期。 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及时中耕除草,清除田边、地头、沟沿杂草,发现新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销毁,创造不利于灰飞虱而有利于玉米生长和天敌繁衍的生态条件。 药剂拌种,播种时,选用 15%玉米种衣剂药种比例按 14050 拌种或 2%米拌种剂按种子量的 种,同时加 20%病毒A 按种子量的 种。 防治灰飞虱,在玉米苗期灰飞虱传毒为害期,特别在玉米 7 叶期之前选用 虱蚜 1000 倍液和 20%病毒 液混合,即扑虱蚜 15 克、病毒 对水 15 公斤喷雾,每次每亩用药液 3040 公斤,每次间隔 67 天,连喷 23 次。 喷药时最好配以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微肥,以促进玉米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专利查询。玉米粗缩病的特点与防治
相关推荐
1、、保墒整地。 整地以抗旱保墒为前提,墒情不好的地块尽可能做到少动土或不动土,对秋翻深松起垄的地块,早春及时镇压保墒;对秋翻未起垄的地块,要顶凌耙耢,顶浆起垄镇压;重茬玉米春季必须进行旋耕,旋耕起垄后马上进行镇压,达到待播状态;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大豆茬,早春耢冻茬后,可原垄机播玉米,苗期深松。 2、选择品种。 第一积温区,活动积温 2700以上,主推品种兴垦 3、吉单517、江单 1,二洼地
[参考答案 ] 一、选择 二、填空 16.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热量放出,放热,吸热 17.放 出 、 11 kJ( 2 分)18.正、还原 2H++ 2e= H2↑ ( 2分,负、氧化反应 Zn- 2e= Zn2+ ( 2 分) 19. (1)化学能变热能, (2)电能变化学能, (3)化学能变电能 (4) 电能变化学能 三、简答题 20. A、 B,
1、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害,田间主要靠灰飞虱带毒传播。 该病毒除为害玉米外,还可侵染小麦、大麦、高梁等。 轻病年份可减产 5%0%,重病年份可减产 30%以上甚至绝产。 因此应加强调查,及时防治。 一、症状:玉米出苗后染病,植株心叶出现扭曲生长,病苗浓绿,叶片短而厚,硬而脆,密集丛生,叶背面叶脉上产生长短不一的蜡白条突起,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生长迟缓,出现死苗
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干燥和检查保养。 手工清洗适用于复杂器械、有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以及无机械清洗设备的情况等;机械清洗适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 具体清洗方法及注意事项遵循 W 的要求。 清洁 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 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 各种擦拭布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
1、米从播种出苗到拔节这一阶段为苗期。 夏玉米苗期早熟品种 20 天左右,中熟品种 25 天左右,晚熟品种 30 天左右。 玉米苗期主要是长根、增叶、茎叶分化,是决定叶数和节数的时期,耐旱怕涝。 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促根壮苗,争取苗全、苗齐、苗壮,为高产打下基础。 管理措施如下。 一、查苗、补苗玉米出苗后,应立即进行查苗、补苗。 在玉米三叶期以前,发现连续缺苗 3 株(穴)以上,应及时进行补苗
1、、保墒整地。 整地以抗旱保墒为前提,墒情不好的地块尽可能做到少动土或不动土,对秋翻深松起垄的地块,早春及时镇压保墒;对秋翻未起垄的地块,要顶凌耙耢,顶浆起垄镇压;重茬玉米春季必须进行旋耕,旋耕起垄后马上进行镇压,达到待播状态;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大豆茬,早春耢冻茬后,可原垄机播玉米,苗期深松。 2、选择品种。 第一积温区,活动积温 2700以上,主推品种兴垦 3、吉单517、江单 1,二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