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状
1、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 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 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 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 玉米粗缩病症状特点及危害感染 玉米植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 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 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 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
长衰退,叶片颜色为橙色至黄色。 籼稻染病多为橙色或稍带红色,又叫红叶病。 嫩叶上现斑驳,老叶上现锈色斑点。 目前国内已发现 11 种水稻病毒病(包括两种类菌质体病害),分别是普通矮缩病、黄叶病、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黄萎病、草状矮缩病、簇矮病、锯齿叶矮缩病、橙叶病、东格鲁病、瘤矮病。 在我国南方以水稻普通矮缩病和黄叶病危害最重,北方稻区则以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普遍。
2、低。 果皮呈苍白色、光滑,果实常早熟,其品质风味很差。 柑桔缺氮的原因有:土壤缺乏氮素,而氮肥施用不足;夏季降雨量大,土壤保肥力差(如砂质土),致使土壤中大量氮素流失;在多雨季节,由于柑园积水,土壤硝化作用不良,致使可给态氮减少;在斜坡上栽种柑树根群分布受到限制,而夏季施肥量又不足,有机肥(特别是含氮较少的绿肥和土杂肥)未经腐熟即大量施用,土壤微生物分解这些有机肥时
2、凸起的、灰褐色的斑点,直径大小约 5 毫米,病部果皮变粗糙木质化,中央呈星状裂开,潮湿时长出小黑点及灰色霉层,病果易脱落。 病原芒果疮痂病病原的有性阶段为芒果痂囊腔菌(属子囊菌亚门,其无性阶段为芒果痂圆孢菌(半知菌亚门,其分生孢子盘褐色,有时可为分生孢子座。 分生孢子圆柱形,极少数为卵形,有时略弯,无色,后期可呈淡褐色。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罹病组织内越冬。 翌年春天在适宜的温、湿度下
2、基部和根受害皮层腐烂,地上部干枯容易拔起。 从幼果、青果到熟果都可受到菌丝侵害,被害果病部表面出现暗褐色不规则形斑块,僵硬,最终全果干腐,故又称草莓干腐病。 温度高时可长出上述菌丝体,己着色的浆果发病,病部变褐,其外围常发生较宽的褐色白带,红色部分略转胭脂红色,色彩对比强烈鲜艳,引起湿腐或干腐,但不长灰色霉状物,是与灰霉果腐病区别之处。 (3)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2、秸秆及薯块上越冬,翌年种植带菌的马铃薯即引起发病。 病菌在体内蔓延,在维管束内繁殖,并扩展到枝叶,该病在当年不再进行重复侵染。 病菌发育适温 19最高 30,最低 5,菌丝、菌核 60经 10 分钟致死。 一般气温低,种薯块伤口愈合慢,利于病菌由伤口侵入。 从播种到开花,日均温低于 15持续时间长,发病早且重;此间气候温暖,雨水调和,病害明显减轻。 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