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幼穗发育期内容摘要:

1、个过程约 30 天左右。 这一时期营养器官(根、茎、叶)与生殖器官(幼穗)同时并长。 一般在幼穗分化以前称营养生长期,幼穗开始分化以后称生殖生长期。 但在幼穗开始分化之后,不仅幼穗迅速分化、发育和伸长,直至出穗,而且茎、叶也在急速伸长。 因此,这个时期又叫做伸长期。 拔节期:水稻在秧田期和分蘖期,茎节密集于茎秆基部,节间很短。 由于每个茎节都有一片叶,因此,可从叶数知道茎节数。 地上部的茎秆,由于叶鞘层层包围,集生而成扁身的茎,叫做“假茎”。 一般在插秧后 2530 天,茎秆由扁变圆,节间由密变疏,出现伸长节间,所以叫做拔节。 当茎基部第一个伸长节间达到 米时,叫做拔节期。 拔节前后,在茎端生长点,叶片分化结束, 2、幼穗分化开始。 节间急速伸长,节上的叶依次出现,幼穗同时分化、发育和伸长,直至出穗,到齐穗期茎秆达到完全长度。 这时地上部有 46 个伸长节间。 幼穗发育期:水稻从幼穗分化开始到出穗,为幼穗发育期。 幼穗发育的日数,早稻约 ,中稻约 ,晚稻约 ,平均约 30 天。 在幼穗发育过程中的幼穗形成期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是栽培管理上的两个重要时期。 幼穗形成期是决定每穗颖花分化数的时期,要想增加颖花分化数,一定要在幼穗形成期以前采取措施,包括疏播培育出假茎粗扁的壮秧;在幼穗形成期以后是不能增加每穗颖花数的。 幼穗形成期比较容易鉴别,当剥开稻株的生长点,看见幼穗约半粒米大小,覆盖着白色茸毛,大致就是幼穗形成期了。 3、减数分裂期(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是幼穗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生育期,这个时期对肥、水、光、温等外界条件比较敏感。 此时幼穗伸长速度快,需要吸收养分较多。 若外界条件不好,就会引起颖花大量退化(中途停止发育),如果栽培管理适宜,就可减少颖花退化。 出穗时每穗有多少总粒数,是在减数分裂期决定的。 减数分裂期也比较容易鉴别,当剑叶(最后一片叶)全出期,即剑叶的叶枕(叶片与叶鞘交界处)与下一叶的中叶枕刚好重叠时,就是减数分裂期。 此外,按水稻的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的衔接情况来看,又有重叠型、衔接型和分离型,在栽培管理上也需要注意。 养生长期尚未结束,分蘖还没有停止,幼穗已开始分化。 如早造的早熟种和晚造种植早造的早中熟种(通称翻秋)是重叠型。 蘖已停止,拔节开始,营养生长期结束,紧接着幼穗分化开始。 属于这类型的有早造的中、迟熟种,晚造早熟种,早造迟熟种翻秋。 蘖已停止,营养生长期已结束,还要经过一段时间,幼穗才开始分化,例如晚造的中迟熟品种。 了解生育型的情况,是运用栽培措施的重要依据。 如重叠型的早熟品种,一定要早施肥,使前期迅速长起来;若施肥过迟会造成分蘖拖迟,重叠现象更为严重,打乱生育的正常程序,病虫害增多等。 分离型品种,不能过早结束营养生长期,否则会造成禾苗的生长量不足,影响穗多和穗大。 衔接型的品种,要注意分蘖肥不要施得过迟,以免人为地造成重叠型。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