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幼穗发育期内容摘要:
1、个过程约 30 天左右。 这一时期营养器官(根、茎、叶)与生殖器官(幼穗)同时并长。 一般在幼穗分化以前称营养生长期,幼穗开始分化以后称生殖生长期。 但在幼穗开始分化之后,不仅幼穗迅速分化、发育和伸长,直至出穗,而且茎、叶也在急速伸长。 因此,这个时期又叫做伸长期。 拔节期:水稻在秧田期和分蘖期,茎节密集于茎秆基部,节间很短。 由于每个茎节都有一片叶,因此,可从叶数知道茎节数。 地上部的茎秆,由于叶鞘层层包围,集生而成扁身的茎,叫做“假茎”。 一般在插秧后 2530 天,茎秆由扁变圆,节间由密变疏,出现伸长节间,所以叫做拔节。 当茎基部第一个伸长节间达到 米时,叫做拔节期。 拔节前后,在茎端生长点,叶片分化结束, 2、幼穗分化开始。 节间急速伸长,节上的叶依次出现,幼穗同时分化、发育和伸长,直至出穗,到齐穗期茎秆达到完全长度。 这时地上部有 46 个伸长节间。 幼穗发育期:水稻从幼穗分化开始到出穗,为幼穗发育期。 幼穗发育的日数,早稻约 ,中稻约 ,晚稻约 ,平均约 30 天。 在幼穗发育过程中的幼穗形成期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是栽培管理上的两个重要时期。 幼穗形成期是决定每穗颖花分化数的时期,要想增加颖花分化数,一定要在幼穗形成期以前采取措施,包括疏播培育出假茎粗扁的壮秧;在幼穗形成期以后是不能增加每穗颖花数的。 幼穗形成期比较容易鉴别,当剥开稻株的生长点,看见幼穗约半粒米大小,覆盖着白色茸毛,大致就是幼穗形成期了。 3、减数分裂期(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是幼穗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生育期,这个时期对肥、水、光、温等外界条件比较敏感。 此时幼穗伸长速度快,需要吸收养分较多。 若外界条件不好,就会引起颖花大量退化(中途停止发育),如果栽培管理适宜,就可减少颖花退化。 出穗时每穗有多少总粒数,是在减数分裂期决定的。 减数分裂期也比较容易鉴别,当剑叶(最后一片叶)全出期,即剑叶的叶枕(叶片与叶鞘交界处)与下一叶的中叶枕刚好重叠时,就是减数分裂期。 此外,按水稻的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的衔接情况来看,又有重叠型、衔接型和分离型,在栽培管理上也需要注意。 养生长期尚未结束,分蘖还没有停止,幼穗已开始分化。 如早造的早熟种和晚造种植早造的早中熟种(通称翻秋)是重叠型。 蘖已停止,拔节开始,营养生长期结束,紧接着幼穗分化开始。 属于这类型的有早造的中、迟熟种,晚造早熟种,早造迟熟种翻秋。 蘖已停止,营养生长期已结束,还要经过一段时间,幼穗才开始分化,例如晚造的中迟熟品种。 了解生育型的情况,是运用栽培措施的重要依据。 如重叠型的早熟品种,一定要早施肥,使前期迅速长起来;若施肥过迟会造成分蘖拖迟,重叠现象更为严重,打乱生育的正常程序,病虫害增多等。 分离型品种,不能过早结束营养生长期,否则会造成禾苗的生长量不足,影响穗多和穗大。 衔接型的品种,要注意分蘖肥不要施得过迟,以免人为地造成重叠型。 专利查询。水稻的幼穗发育期
相关推荐
1、翅目,螟蛾科。 别名钻心虫。 分布在我国南方、北方各稻区。 寄主 水稻、玉米、甘蔗、粟、蚕豆、茭白、高粱、油菜、小麦、紫云英等。 近年该虫为害仍然严重。 为害特点 水稻分蘖期受害出现枯心苗和枯鞘;孕穗期、抽穗期受害,出现枯孕穗和白穗;灌浆期、乳熟期受害,出现半枯穗和虫伤株,秕粒增多,遇刮大风易倒折。 二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幼虫先群集在叶鞘内侧蛀食为害,叶鞘外面出现水渍状黄斑,后叶鞘枯黄
时钟信号 ;复位电路使单片机恢复初始状态。 键盘电路用于向系 统输入运行参数和控制 系统的运行状态。 通过键盘扫描等程序设计把键盘输入的数据在液晶显示器上显示或把数据发送到 PC机实现串行通信。 LCD 电路用来显示键盘输入的数据和上位机发送到 AT89S51 的数据,其功能也是靠硬件电路的设计和软件程序的结合来实现的 串 行 通信电路主要是为了单片机与上位机之间数据传送而设计的。
虫,又名剃枝虫在稻田发生时,其幼虫不仅吃叶、45 龄幼虫把稻穗的小穗咬断,稻谷落地造成大幅度减产。 防治粘虫最关键的措施是做好预测预报,做到早期发现,防治幼虫在 3 龄以前。 如超过 4 龄,则进入暴食期,防治效果降低并使水稻受到严重损害。 有条件的地区,要坚决扑灭粘虫于蛾卵阶段。 具体防治措施如下:用粘虫成虫趋化性,在成虫盛发期,应用糖醋诱杀剂进行诱杀,配制量如下:糖醋酒诱杀剂糖 375 克
1、暖冬气候特点,有利于二化螟安全越冬。 暖冬降低了二化螟越冬死亡率,有利于二化螟安全越冬,增加了虫口基数。 水稻耕作制度的变化,增加了本田虫口量。 首先,近年来长期推广旱育秧和抛秧,秧苗长势旺盛,叶片嫩绿,二化螟成虫趋绿性强,有利于成虫的栖息和产卵,抛秧减少了因栽秧对蚁螟造成的机械损伤,由此增加了本田虫口量。 小麦、油菜的免耕稻草覆盖栽培,为二化螟峰期增多提供了条件。 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