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单(糯)41号玉米的加工利用内容摘要:

1、)41 号玉米的加工利用 晋单(糯)41 号(原鲜糯 1 号)玉米是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于 1996 年选育而成的,属早熟糯性玉米品种。 2001 年 3 月通过山西省有关部门的审定,成为山西省审定的第一个糯玉米新品种。 同年,该品种作为山西省糯玉米生产试验对照品种,在众多参试品种中,外观、色泽、商品性、风味食味等综合评价均为第一。 2004 年该科研项目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国家科技部、山西省科技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支助项目之一。 性该品种株高 212位高 80穗发达,花粉量大,雌穗苞叶长;果穗呈长筒型,大小均匀;穗长 22粗 48行数多为 16 行18 行,排列整齐,结籽到顶,秃尖少;单穗 2、鲜质量 330g,单穗粒干质量 190g,千粒质量260g,出籽率 88%;采鲜期籽粒淡黄,煮熟后呈金黄色,穗轴白色;属早熟种,春播出苗至采收共计 87 天,全生育期 105 天,夏播可提早 7 天10 天;适应性强,高抗青枯病、小斑病、矮花叶病,中抗丝黑穗病,抗大斑病、穗腐病,由于果穗苞叶长,紧包果穗,较好地保护果穗不受虫害、雨淋;春播地区一般产鲜果穗 12000顷15000顷,产干籽粒 7500顷9000顷,高水肥地块更能发挥增产潜力;鲜食期含粗蛋白 粗脂肪 支链淀粉 100%,总糖 该品种鲜食期采收,可直接出售青嫩果穗,经速冻、真空包装等保鲜加工后,由于保持了鲜嫩玉米原有的形态、色泽、风 3、味及营养成分,所以可以不受季节和地域限制,周年供应于市场。 口感特好,吃起来糯中带甜,清香可口,皮薄无渣,柔软细腻,既可当水果又可当蔬菜食用,备受消费者青睐。 1999年2004 年经部分厂家生产加工,产品连续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目前已成为全国 50 多个大型加工厂家的专用品种,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推荐品种,以及山西省政府 100 项富民技术之一。 晋单(糯)41 号玉米秸秆汁多柔嫩,是上好的青贮饲料;玉米成熟后采收可加工糯玉米渣、糯玉米糁;也可加工成糯玉米面做糯米糕,替代糯米粉,因其支链淀粉含量高,加工糯淀粉效益更好。 )41 号玉米营养丰富,风味独特,适口性好,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医用价值。 4、无论是鲜嫩果穗、成熟籽粒还是茎秆都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如果合理加工利用,将会层层增值,可大大提高种植者、加工者、销售者的经济效益。 (1)鲜嫩果穗直接出售糯玉米鲜穗具有甜、嫩、香、软的特点,风味独特,加之我国人民素有喜食鲜嫩玉米的习惯,因此糯玉米的价值要比同期普通玉米高出 1 倍以上。 刚上市时普通玉米的价格约为 ,如果 1 公顷种植 45000 株,收入较普通玉米高 11250 元/公顷;旺季普通玉米 ,糯玉米 ,其收入较普通玉米高 9000 元/公顷,而且购买糯玉米量远远超过普通玉米,仅此一项就可大大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 晋单(糯)41 号可以地膜覆盖早种,抢早上市;还可以晚播,淡季热销。 春播地区 5、可单种、复(套)种,种植时间达 75 天,采鲜穗出售长达 80 天。 夏播地区春播,夏播一年两熟;海南、广东等冬播,一年三熟。 这既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了农民收入,又缓解了鲜食玉米淡季紧缺的矛盾。 (2)整穗速冻和真空包装保鲜加工由于糯玉米鲜穗采收时间紧,保鲜难度大,往是产地旺季吃不了,异地淡季吃不着,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而速冻和真空包装保鲜加工正是将鲜嫩果穗适期采收,通过一系列加工工序,保存了原有鲜嫩果穗的形态、色泽、营养成分及风味,可以周年供应市场,起到淡季热销的作用,给加工厂家和经销商带来较高的收益。 但整穗加工对果穗的长度、质量、鲜嫩度、完整性要求很严格,如果种植户的种植、管理、采收技术到位 6、,合格果穗多,效益就高;反之合格果穗少,效益低。 晋单(糯)41 号玉米速冻保鲜加工工艺流程为:玉米采收剥皮去须选穗洗涤漂烫预冷装袋冻结低温贮藏。 晋单(糯)41 号玉米真空包装保鲜加工工艺流程为:玉米采收剥皮去须选穗洗涤预煮真空密封杀菌冷却保温检查常温贮藏。 (3)速冻玉米粒在糯玉米的收获当中,由于种种原因,小穗、破损穗、病穗、虫穗等不完整果穗在所难免。 为了减轻种植者的负担,提高种植户的效益,使糯玉米得到充分利用,可将上述不合格的果穗去除不完整颗粒,选其精华进行脱粒、装袋、速冻、低温贮藏。 (4)制作糯玉米掺和糯玉米面成熟糯玉米去皮粉碎分级糯玉米糁(糯玉米糁煮粥吃风味尤佳);成熟糯玉米脱皮加工糯玉米面。 用糯玉米面制做各种食品,柔软细腻,甜黏清香,食后令人回味无穷。 (5)制作淀粉由于糯玉米含支链淀粉,黏性较高,含有较低的杂醇油,加工糯淀粉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 (6)秸秆利用晋单(糯)41 号玉米鲜穗采收后,秸秆青绿,汁多柔嫩,是上好的青贮饲料,可大力发展畜牧业,使生态农业得以良性循环。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