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届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中的物质加热、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等问题进行了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综合分析能力. 9.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B. ④ 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通常显 +3 价 C. ②③ 所表示的离子的符号为 Al3+、 Mg2+ D. ① 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答; B、根据元素的正化合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解答; C、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的特点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分析解答; D、依据 ① 的最外层电子数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② 和 ④ 核电荷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所以图示中含有 3种元素; B、根据元素的正化合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因此 ④ 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 +3价; C、根据原 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可知: ②③ 所带的电荷数分别是 + +2,所以 ②③ 所表示的离子的符号为 Al3+、 Mg2+; D、 ①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7,所以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1个电子而形成 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故选 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0.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铝表面氧化膜的生成: 4Al+3O2═2Al 2O3 B.铁与稀盐酸反应: 2Fe+6HCl═ 2FeCl3+3H2↑ C.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P+3O2 2P2O3 D.乙醇在空气中燃烧: C2H5OH+3O2═2CO 2+3H2O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 ↑ 和 ↓ 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 解: 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Fe+2HCl═FeCl 2+H2↑ . C、磷与 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4P+5O2 2P2O5. D、该化学方程式没有注明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C2H5OH+3O2 2CO2+3H2O. 故选 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1.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 N2 B.该 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 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单质的分子为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 B、常见的有毒气体为 CO、 SO2和氮元素的氧化物气体; C、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则氧化物的分子应为两种原子且其中一种为氧原子构成的分子; D、利用微观图,对比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原子个数,判断个数是否改变. 【解答】 解: A、图中只有一种单质,为两个 N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所以该单质的化学式为 N2;故 A正确; B、该反应的反应物分别为: CO分子构成有毒的 CO气体, NO分子构成有毒的 NO气体;反应的生成物为: CO2分子构成无毒的 CO2气体, N2分子构成无毒的 N2气体;故 B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 CO、 NO都是两种元素组成且含 O元素的氧化物;故 C正确; D、反应前共有 8个原子、 4个分子,反应后有 8个原子、 3个分子,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分子个数改变;故 D不正确; 故选 D. 【点评】 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 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两种原子且有氧原子构成的分子为氧化物分子. 12.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变化的是 ( ) ① 原子的数目 ② 分子的数目 ③ 元素的种类 ④ 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 物质的种类 ⑥ 物质的体积 ⑦ 物质的状态. A. ②④⑤ B. ①③④ C. ①③④⑥ D. ①③⑦ 【考点】 质 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 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据此解答. 【解答】 解: 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故 ① 符合; ②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故 ③④ 符合; ③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故 ②⑤⑥⑦ 不适合. 故选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问题的能力. 13.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时,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是 ( ) ① 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 ,能使水电解产生气体的体积变大; ② 刚开始实验时左右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2: 1; ③b 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且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 ④a 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以上描 述都不对 【考点】 电解水实验.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本题以电解水实验为核心,综合考查了实验现象的描述,以及反应类型的判断,依据实验的现象可知正极会产生氧气,负极会产生氢气,水在电解后会生成氢气与氧气,可利用各种反应的特征进行类型的判断. 【解答】 解: ① 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但不能使水电解产生气体的体积变大,故错误; ② 氢气的难溶于水,而氧气可溶于水,所以刚开始实验时左右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大于 2: 1,故错误; ③b 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为氧气,不能燃烧,故错误; ④a 试管 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多,为氢气,所以能燃烧,且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故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是有关电解水的基础知识的考查,扎实地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对解决此问题必不可少. 14. “ 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生活 ” 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 ① 少用煤作燃料; ② 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③ 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 ④ 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 ⑤ 焚烧废旧塑料可解决 “ 白色污染 ” 符合该主题的有效措施是 ( )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考点】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白色污染与防治.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根据低碳经济的概念分析即可.低碳经济就是指通过开发新能源,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解答】 解:低碳经济就是指通过开发新能源,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① 少用煤作燃料,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正确; ② 少 用汽车、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可以减少石油、天然气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正确; ③ 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是为了防止土壤和水体污染与低碳生活无关;故错 ④ 开发新能源可以有效降低人类对煤、石油、天 然气的依赖,减少高碳能源消耗,故正确; ⑤ 焚烧废旧塑料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有毒物质与低碳经济的理念相反;故错 故选 A. 【点评】 此题属于社会热点题,同学们要了解低碳经济,会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相关题目. 15.如图是四位同学讨论某个化学方程式的场景.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 A. 4P+5O2 2P2O5 B. CO2+C 2CO C. S+O2 SO2 D. 2KMnO4 K2MnO4+MnO2+O2↑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解答】 解: A、不符合反应物质量比为 1: 1这个特点,故 A错误; B、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故 B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合反应,反应物的质量比为 1: 1,生成物会污染环境,如燃放鞭炮时有二氧化硫生成,故 C正确; D、不符合反应物质量比为 1: 1,且二氧化碳也不是空气污染物,故 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解答时要特别注意反应条件、质量守恒定律等方面的问题. 16. “ 归纳与比较 ” 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 CO2与 CO的不同点比较,下列有错误的是 ( )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 CO2能溶于水,生成碳酸。20xx届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相关推荐
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化及城市化 D.第一次世界大战 18.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 ) A.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B.人类的一场浩劫和深重的灾难 C.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 D.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19.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 ,下列历史地图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是 ( ) 年份 1840年 1870年 1900年 1920年
件成熟时再全面推开。 1978 年 10 月,四川省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试点。 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发展的中心环节。 随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国家逐步下放经济的计划管理权限,国有企业则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打破“大锅饭”, 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 1993 年 ,党中央提出
点处引爆,则从点火升空到引爆需要的时间为( ) A. 3s B. 4s C. 5s D. 6s 【分析】 将关系式 h=﹣ t2+20t+1 化为顶点式,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就可以求出结论. 【解答】 解: ∵ h=﹣ t2+20t+1, ∴ h=﹣ ( t﹣ 4) 2+41, ∴ 当 t=4 秒时,礼炮达到最高点爆炸. 故选 B. 3.( 2017•闵行区一模)一位篮球运动员跳起投篮
当的驼铃,除了安慰我半生行走的寂寞,也能为在人生旅程上行走的人们,带来一丝慰藉和盼望。 从纯美的感情世界里走出来,从沉重的依乡恋土的情怀里走出来,从一长串战乱的时光里走出来,临波顾影,已两鬓星霜了。 我真的是一只憔悴的骆驼,日以继夜的走着,走着,年轻的孩子看我,就像我童年看骆驼一样,怕是又老、又丑、又怪吧。 但道路给我智慧和耐力,使我不呻吟,不 叫喊,不颓丧。 尽管已再没有大把的青春让我咀嚼了
1、741晚育晚插高产栽培技术 1品种来源沈阳农业大学稻作室以沈农 159为母本,以沈农 1033为父本,经人工杂交系选育而成。 2002 年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2特征特性生育期 156天,属中熟品种,株高 104型紧凑,分蘖力较强,穗型直立,穗长 17穗 117粒左右,千粒重 25g,无芒。 茎秆坚韧,抗穗颈瘟病,抗倒伏,活秆成熟,不早衰。 米质优,角质透明,适口性好,出米率高。
鱼竿转过的角度是 15176。 . 故选: C. 3.( 2020 秋 •泰山区期末) 如图,是直立在高速公路边水平地面上的交通警示牌,经测量得到如下数据: AM=4 米, AB=8 米, ∠ MAD=45176。 , ∠ MBC=30176。 ,则警示牌的高 CD 为( ) A. 4 米 B.( 2 +2)米 C.( 4 ﹣ 4)米 D.( 4 ﹣ 4)米 【分析】 在 Rt△ CMB 中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