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蕾铃期管理应加强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期管理:棉花进入蕾期以后,各地要因苗制宜,分类管理。 一类棉田,棉株营养生长旺盛,要合理调控,塑造理想株型,促进棉株早结铃、多结铃、结大铃;二类棉田要促控结合,促使棉株早搭丰产架子;三类棉田发育晚、长势弱,应采取水肥齐促的办法,促使棉苗早发棵。 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抓“四抢”管理。 麦田套种棉田收麦后,要及时抢浇水、抢灭茬、抢追肥、抢治虫,给棉苗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环境。 追肥量一般掌握亩施尿素 5 公斤左右,底肥不足的可追施饼肥 50 公斤或有机肥 5001000 公斤;缺钾地块可追施硫酸钾 1020 公斤。 重点做好对棉蚜、红蜘蛛、盲椿象的防治。 2、科学施肥。 棉花现蕾以后,进 2、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而仍以营养生长为主。 棉花蕾期施肥既要满足棉花发棵、搭丰产架子的需要,又要防止施肥不当,造成棉株徒长。 因此,要稳施、巧施。 根据今年棉花发育普遍较晚的实际,特别是对二、三类棉田,要早动手,以促为主,促空结合。 一般每亩追1015 公斤标准氮肥。 对地力差,基肥不足,棉苗长势弱的棉田,应适当早施、多施;对早发或苗肥足、长势强的棉花,应适当晚施、少施或不施。 缺钾棉田可每亩追施硫酸钾 1020 公斤。 3、适时浇水。 我省春末夏初常年干旱,虽然目前棉田墒情较好,但个别地区已出现旱象,要注意浇水防旱。 当棉田 1030 厘米土壤含水量小于 55%时,要及时浇水,但每次浇水不宜过多,每亩 3、 2030 立方米为宜。 浇水后要及时中耕松土,促进根系下扎,以增强棉花后期抗旱能力。 4、棉田培土。 6 月底 7 月初浇水或下透地雨后,地膜覆盖棉田可以揭膜培土,以防倒伏,同时有利于排水和灌溉。 露地直播和育苗移栽棉田可直接培土。 但无水浇条件的地膜棉在下透雨前不进行揭膜培土。 5、治虫。 重点防治二代棉铃虫、红蜘蛛和盲椿象。 当百株棉田二龄以上棉铃虫幼虫达到 20 头以上时,应及时进行化学防治。 红蜘蛛当棉苗有螨为害黄斑株率20%25%应及时进行防治。 盲椿象防治的关键在于“早”,一般在田间百株有虫 1 头时,或发现棉株嫩叶或苞叶出现小黑点时,就应该开始喷药防治。 6、化控。 主要针对生长过旺和密度较大的棉田, 4、每亩用缩节安 克,或助壮素 24 毫升,对水 1015 公斤喷施。 棉田施用生长调节剂后,必须加强管理,注意浇水施肥,做到下促上控。 防止用调节剂后因棉花叶色深绿而不追肥、不浇水,放松管理,造成早衰减产。 花铃期管理花铃期是决定棉花产量、品质的关键时期。 该期是棉花一生中需要养分最多的时期,也是多种自然灾害频发期,加强管理对夺取棉花丰收十分重要。 1、重施花铃肥。 根据抗虫棉前期结桃多的生育特点,提倡初花期施肥,一般亩施尿素 1520 公斤。 施肥时应根据棉花长相和天气变化灵活掌握。 底肥、蕾肥施得较少,且地力较薄、棉株长势较弱的棉田,花铃肥应早施、重施,做到“花施铃用”。 同时,8 月初补施盖顶肥,每亩尿素 5、5 公斤;对中上等肥力棉田,为争取植株多结铃,增加铃重,夺取更高的产量,在初花期追肥的基础上,7 月底 8 月初每亩可追施尿素 公斤,有早衰趋势的棉田每亩追施尿素 5公斤;肥沃棉田只施初花肥,少施或不施盖顶肥。 一般棉田可结合治虫从 8 月中旬开始进行叶面喷肥。 可喷 1的尿素溶液、23的过磷酸钙溶液或 8001000 倍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周一次,连喷三次。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顶及整枝。 打顶要根据棉田密度和品种特性灵活掌握,一般常规抗虫棉春播密度为 30004000 株亩,单株可留果枝 1416 个;抗虫杂交棉密度为20002600 株亩,单株可留果枝 1618 个;夏棉密度为 60008000 6、株亩,单株可留果枝 68 个。 根据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的原则,中等肥力棉田的打顶时间一般在 7 月 1520 日,晚发棉田可推迟到 7 月 25 日前后。 棉花打边心时间一般在 8 月 10 日前。 同时,要及时去掉立秋后现的蕾和白露后开的花,摘除无效花蕾,促进棉花早熟、优质、高产。 3、化学调控。 化学调控是塑造合理株形的有效方法,根据棉花长势和天气状况,初花期一般每亩用缩节安 2,加水 1525 公斤喷洒;打顶后 78 天根据棉花长势,一般每亩用缩节安 35 克,对水 1525 公斤后喷洒棉株顶部和边心。 化学调控一定要根据棉花长势和天气状况灵活掌握,土壤缺水、棉花生长受阻时应少用或不用。 4、综合防治病虫害。 近几年,棉花枯、黄萎病、红叶茎枯病、棉叶螨、烟粉虱、盲椿象发生程度加重,给棉花造成损失。 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预测预报,把握防治适期。 在棉铃虫防治方面,要重点防治三代,当百株有低龄幼虫 15 头时,应采取化防措施。 防治棉叶螨可选用杀螨王、虫螨克等药剂。 盲椿象的防治可施用聚酯类、有机磷类农药交替进行防治,并注意保护天敌。 对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可选用广枯灵、施特灵等药剂。 专利查询。棉花蕾铃期管理应加强
相关推荐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不仅导致减产,还降低棉花品质。 一般田块烂铃率达 10%15%,多雨年份严重地块达 30%以上。 因此防止烂铃的发生是夺取棉花丰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发生原因 照少,气温低是烂铃发生的主导因子,以 8 月中旬9 月中旬的天气最为关键。 一般秋雨早、多,烂铃率高。 阴雨多,日照少,气温低导致棉株生理机能减退,开裂期推迟,有利病菌的侵入,铃病发生重。 疽病、角斑病、灰霉病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选好品种。 在品种选择上应以抗逆性强和稳产高产为主要着眼点,既早熟性好,又有高产潜力,而且受灾后恢复快,具备这几条的品种应成为首选。 (二)在播种适期内偏晚播种。 降低极端天气对棉苗的影响,规避苗期风险。 棉花成熟早晚不完全取决于播种早晚,不要一看升温立即播种,在气温未稳定前,异常升温后必有降温要靠安全使用除草剂、营养剂拌种、苗期勤中耕等措施,促苗壮长。
,哪种检查方式最好。 第一种 定期定时检查 第二种 定期定次数不定时检查 第三种 不定时不定次数检查 哪一种最好。 第三种最好。 为什么。 以前检查过的,一个月检查三次,最后一次 25 号检查,检查完了以后,他知道不会检查了,到后面再也不做了,所以,最好是不定时检查。 不定期检查不知道什么时候来。 也不知道检查多少次。 {案例 5}?? 李老师原来在一家企业做厂务部经理,副理是一个台湾人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烂铃是棉花生产上的一大病害,我国南北棉区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发生。 总的来看,棉花烂铃南方重于北方,多雨年份重于干旱年份,早发棉田重于晚发棉田。 烂铃不但造成棉花减产,而且使棉纤维品质降低,严重影响植棉效益。 一般年份,因烂铃造成减产 10%20%,棉纤维品质下降 20%30%,收入减少25%左右。 大发生年份,烂铃率高达 30%40%,减产 30%以上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疆棉花烂铃病在多雨季节容易发生,造成棉花品质降低,棉花产量下降10%30%左右。 因此,综合防治棉花烂铃病,是提高棉花品质,增加效益的有效措施。 一、我国棉铃病中危害最重的病害,约占棉铃病害所致烂铃总数的 60%以上。 3 果枝成铃烂铃最多。 田湿度大,烂铃多。 长荫蔽,烂铃多。 铃多。 二、9 月份高温高湿,降雨多,日照少,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传播,铃内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