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必修一第二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单元试题02内容摘要:
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它的 Vt 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 数据 写出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 V= m/ s; S= m。 14.自由落体运动在任何两个相邻的 内,位移的改变量为 m,速度的改变量为 m/ s。 (g=lOm/ s2) 15.二物体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 a1=2m/ s2匀加速行驶 l0s,后以 a2=al/ 4 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 那么加巷行驶的踞离 sl与减速行使的距离 s2之比应为 ;全程的 平均速率歹 = m/ s。 16.如图所示,某人在路灯下以速度 V,匀速向右跑步,设灯的 高度为 H,人头顶的高度为 h,那么人头部的影子在地面上做 运动,其速度表达式是 三.实验 题 (12 分 ) 17.如图所示,光源发出的光束经过平面镜 p 和 C 两次反射后投射到光屏上,再结合图中的其他信息,可以断定本实验的目的是 ( ) A.研究光反射时遵循的规律 B.演示砝码的微小形变 C.演示桌面的微小形变 D.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8.小明同学在学习了 DIS。 实验后,设计了一个测物体瞬时速度的实验,其装置如下图 所示。 在小车上固定挡光片,使挡光片的前端与车头齐平、将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轨道侧面,垫高轨道的一端。 小明同学籍小车从该端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获得了如下几组实验数据。 实验 次数 不同的挡光片 通过誊电门韵时间 (s) 速度 (m/ s) 第一次 T 第 二 次 II . 第三次 Ⅲ 第四次 Ⅳ 则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 ① 四个捎光片中,挡光片 I的宽度最小 ② 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 Ⅳ 的宽度最小 ③ 四次实验中,第一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 电 门时的瞬时速 度。沪科版必修一第二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单元试题02
相关推荐
闪光照相的频闪间隔 T,求: v0、 g、 vc 解:水平方向: Tav 20 竖直方向:22 , TaggTs 先求 C点的水平分速度 vx和竖直分速度 vy,再求合速度 vC: 412,25,20 TavTavT avv cyx 【例 4】如图所示,一高度为 h= 的水平面在 A 点处与一倾角为θ =30176。 的斜面连接,一小球以 V0=5m/s
[来源 :] 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关注课堂。 复习引入 简述功与动 能的关系,引出本节内容。 在教师引导下,复习相关知识。 组织教学,温故知新。 探 讨 [来源 :学科 网 ] 引导学生回顾动能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 表述动能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加深对动能定理的理解,掌握规律,归纳出应用的引导学生探讨动能定理的 分析动能定理表达式涉及 动 能 [来源 :学科网 ZXXK]
② 物体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 ③ 物体甲做直线运 动,乙做曲线运动; ④ 物体甲的质量是乙的一半。 回答课本上的思考题( P42) 动能定理: 力对物体所 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即 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 物体的动能变化可以用功来量度;动能定理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物理规律。 深化理解: 过程量和状态量 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过程量,对应的是一段时间和位移。 动能是跟物体运动有关的状态量
.因 5s 时车已停下,不再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因此 5s 后的运动情况不能确定,不能将时间直接代人位移公式中求解, B 错;前 2s 的位移可用平均速度求,但所用的平均速度实为第 1s 内的平均速度,对时刻的理解错误,故 D 错. 答案: AC 7.图 3— 7 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 — 时间图象,请根据该图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3— 7 A.物体第 3s 初的速度为零
室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设计的简易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该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① 配制 mol・ L1 的盐酸溶液; ② 用 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并注明规格)量取 mL mol・ L1 的盐酸溶液加入锥形瓶中; ③ 称取 ag 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带,并系于铜丝末端,为使 HCl 全部参加反应, a 的数值至少为 _____; ④ 往广口瓶中装入足量水,按上图连接好装置
pH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 ① H2SO4 ② CH3COOH ③ H2CO3 ④ HCl (A) ① ③ ④ ② (B) ③ ② ④ ① (C) ① ④ ② ③ (D) ② ③ ④ ① 12.下列物质中不能与 CH3COOH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 (A) 金属钠 (B) 氨水 (C) 碳酸氢钠 (D) 氯化铵 13.下列关于乙酸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是 (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