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8.下面是同学们上体育课时的一些场景,其中解释错误的是( ) A.运动员 “ 百米赛跑 ” 的成绩,是通过相同路 程比时间的方法来判定快慢的 B. “ 踢足球 ” 时,头球攻门是利用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踢出去的足球最终落到地面,是因为足球在空中不受力的作用 D.做 “ 俯卧撑 ” 时,要克服自身重力做功 【考点】 运动快慢的比较;力的作用效果;功.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运动和力;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利用以下知识分析判断: ① 生活中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常用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长者快;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短者快. ②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 状态.其中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改变都是运动状态的改变. ③ 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④ 使物体向上运动要克服重力做功. 【解答】 解: A、百米赛跑时路程相同,裁判员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快慢,即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判定快慢,故 A正确. B、头球攻门是改变了物体的运动方向,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 B正确. C、踢出去的足球最终落到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作用,故 C错误. D、做俯卧撑时,用力使身体向上运动,所以是克服重力做功,故 D正确. 故选: C. 【点评】 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身边实际现象是考试的重点,也反应了学以致用的思想,因此在平时学习时注意联系生活,多分析、多解释. 9.分析静止于水平桌面上杯子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和桌子对杯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杯子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杯子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桌子对杯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考点】 平衡力的辨别. 【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掌握平衡力的条件以及会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进行区分可解答此题. 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解答】 解: A、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和桌子对杯子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 A选项错误; B、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杯子对桌面的压力方向相同,因此不是相互作用力,故 B选项错误; C、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杯子对桌面的压力 方向相同,且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因此不是平衡力,故 C选项错误; D、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桌子对杯子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 D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 此类题考查二力平衡条件以及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分.熟知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条件,逐一进行对照分析便可正确进行辨别. 10.如图所示, O为杠杆 MN的支点, OM: ON=3: 4,物块 A和 B分别挂在 M、 N两端,杠杆恰好平衡,已知物块 A、 B的体积之比为 2: 1,则 A、 B两物 体物质的密度之比是( ) A. 3: 2 B. 4: 3 C. 2: 3 D. 3: 4 【考点】 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 【专题】 计算题;简单机械. 【分析】 ① 已知力臂比例关系,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以得到两物体对杠杆的拉力之比,也就是两物体的重力之比,进一步得到质量关系; ② 已知两物体质量之比和体积之比,利用公式 ρ= 得到两物体密度之比. 【解答】 解: ∵F 1L1=F2L2, ∴G AOM=GBON, mAgOM=mBgON, mAOM=mBON, ∴ = = , ∵ρ= , ∴ = = = = . 故选 C. 【点评】 比值的计算是物理中常见的题型,解题时的方法是,明确需求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找出相应的关系式,然后条理清楚地进行运算,切不可凭想象心算. 二、填空题(每空 1分,共 12分) 11.乘客要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急刹车时,由于 惯性 人继续向前运动而被撞伤;安全带都比较宽大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减小 压强 . 【考点】 惯性;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 应用题;运动和力. 【分析】 汽车开始处于平衡状态,紧急刹车时改变了汽车的运动状态,由于惯性司机的运动状态并没有改变,所以会前运动 安全带做得扁而宽大增加受力面积,减小安全带对驾驶员压强. 【解答】 解:汽车在在紧急刹车时,汽车运动停止,而乘客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会飞出车外,造成伤害,故乘客要系安全带可以防止该现象的发生. 安全带做得扁而宽大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安全带对驾驶员的压强,避免伤害司机. 故答案为:惯性;压强. 【点评】 此题一定要弄清驾驶员在刹车之前的运动状态,这是解决惯性问题的关键. 12.小明同学从家乘公交车上学,车以 54km/h合 15 m/s匀速行驶,小明看到窗外路边的树木快速后退,他是以 自己(或公交车) 做为参照物,经过了 10分钟,到达了目的地,汽车行驶了 9 km.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 1)根据 1m/s=; ( 2)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 是运动的; ( 3)已知汽车的速度与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路程. 【解答】 解:( 1) 54km/h=54 m/s=15m/s; ( 2)公交车行驶时,路旁的树木相对于自己(或公交车)的位置不断后退,以自己或车为参照物,车内乘客会觉得路边树木快速后退; ( 3)已知 t=10min=600s, 由 v= 得: s=vt=15m/s600s=9000m=9km . 故答案为: 15;自己(或公交车); 9.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求平均速度,是一道基础题,熟练应用速 度公式即可求出汽车的速度. 13.某工人在水平地面上,用 100N水平推力以 ,使它沿水平方向移动 10m,该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是 0J ,水平推力的功率是 50 W. 【考点】 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专题】 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 1)做功的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据此判断重力是否做功; ( 2)知道物体匀速运动的速度,利用 P= = =Fv求水平推力的功率. 【解答】 解: ( 1)由于物体水平移动,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不做功,即重力做功为0J; ( 2)水平推力的功率: P= = =Fv=100N. 故答案为: 0J; 50.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功和功率的计算,易错点在第一问,判断重力不做功是关键. 14.如图所示,小王用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摩擦不计),分别将重力不同的两个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其中 G1> G2,则所用的拉力 F1 > F2;其机械效率 η 1 > η 2;所做的有用功 W1 > W2(选填 “ > ” 、 “ < ” 或 “=” ). 【考点】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功的大小比较;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 【专题】 机械与功. 【分析】 由滑轮组的结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n=2, ( 1)因摩擦不计,用同样的滑轮组,提升的物重不同,根据 F= ( G 物 +G 动 )分析拉力的大小关系; ( 2)利用 W=Gh比较做的有用功的大小关系; ( 3)两滑轮组额外功相同,根据效率公式 η= = 分析机械效率的大小关系. 【解答】 解:( 1)因摩擦不计,拉力: F= ( G 物 +G 动 ), 两 图结构相同,动滑轮重相同, Gl> G2, 所以所用拉力: F1> F2; ( 2)提升重物的高度相同, Gl> G2, 所以根据 G=Wh可知,利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 W 有用 1> W 有用 2, ( 3)由 η= = 可得, = =1+ , 所以,机械效率: η 1> η 2.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通过变化有用功或总功来判断机械效率的变化.若有用功相同,额外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否则越高;若额外功相同,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否则越低. 15.如图所 示为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块在上升过程中 动能 (填 “ 动能 ” 或 “ 重力势能 ” )随高度变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