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内容摘要:

( 1)实验前应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①按图示装置实验,但保证不漏出 H2,应如 何操作。 ②若改变气体发生装置,但仍要求保证不漏气,在 中学的常用仪器中,应用(自选仪器) 仪 器来装配。 在检查了装置的气密性后 ,应如何操作:。 ( 3)为了较准确地测量 H2的体积,在读取反应前 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时,除注意视线与凹液面最低 处相平外,还应注意 ,原因是。 ( 4)设计一个不用量气管,而用中学化学中常用 仪器测量 H2体积的装置,应用的仪器(自选)是。 解析 ( 1)用注水法检查该装臵的气密性。 ( 2)先将浓硫酸稀释成稀硫酸,并将稀硫酸加入到试管 A中;把 Zn片放在倾斜的试管 A的内壁上,塞紧橡皮塞后,将试管 A竖立, Zn片与稀 H2SO4反应产生H2,产生的 H2将量气管甲中的水压入到乙管中,从而能准确测量产生 H2的体积。 实验时,也可以用分液漏斗,会达到同样的效果。 ( 3)读取 H2的体积时,要调整乙管的高度,使甲、乙两管内的液面相平,从而使 H2 的压强与外界气压相等,减少实 验误差。 ( 4)不用量气管,也可以把广口 瓶中的液体压入到量筒中,如图。 答案 ( 1)固定 A、甲、乙三 管,将 A、甲两管橡皮塞塞紧,在乙管注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高于甲管液面,静置片刻,液面高度保持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 2)①在烧杯中将浓 H2SO4稀释后,将稀 H2SO4加 入到试管 A中,使液体总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 将试管斜放,把锌片放在试管内壁上,塞紧塞子,慢慢直立,使锌片滑下与稀 H2SO4接触反应 31② 100 mL烧瓶、带分液 漏斗和导管的双孔塞、烧杯 及玻璃棒 将锌粒(或锌片)放入烧瓶内后,用双孔 塞塞紧;在烧杯里将浓 H2SO4稀释为稀 H2SO4后转移 到分液漏斗中,打开活塞,使反应发生 ( 3)调节甲、乙两管液面高度至相平 使气体的压强与外界气压相等,减少测量误差 ( 4)洗气瓶、带导管的双孔塞、 50 mL量筒 迁移应用 3 根据下图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 1)关闭图 A装置中的止水夹 a后,从长颈漏斗向 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 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 (填 “ 漏气 ” 、 “ 不漏气 ” 或 “ 无法确定 ” ) ,判断理由:。 ( 2)关闭图 B装置中的止水夹 a后,开启活塞 b,水 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 试判断: B装置 是否漏气。 (填 “ 漏气 ” 、 “ 不漏气 ” 或 “ 无法确定 ” ) ,判断理由 :。 解析 检验气密性常用的方法有微热法和压强差法。 A装臵符合压强差法原理,对比 A、 B两个装臵,前者使用长颈漏斗,后者使用分液漏斗,且后者增加了一个连通烧瓶与分液漏斗的橡皮管,它的作用是平衡两容器的压强,便于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流下,要检验它的气密性时,必须将其橡皮管用夹子夹住,否则,将无法检验是否漏气。 答案 ( 1)不漏气 由于不漏气,加水后试管内气 体体积减小,致使压强增大,长颈漏斗内的水面高出试管内的水面 ( 2)无法确定 由于分液漏斗与烧瓶间连有橡皮管,使分液漏斗内和烧瓶内压强相同,无论装置是否漏气,都不影响分液漏斗内的液体滴入烧瓶 对点训练 题组一 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药品的使用 ( ) NaCl溶液 mL KMnO4溶液 解析 溴水具有氧化性,能腐蚀橡胶塞, B项不正 确; KMnO4溶液具有氧化性,能腐蚀碱式滴定管 的橡胶管,应用酸式滴定管量取, C项不正确; NaOH与瓷 坩埚中的成分 SiO2发生反应,应用铁坩 埚熔化氢氧化钠固体, D项不正确。 答案 A ,其作用是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流。 下列有关实验过 程中,一般不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操作的是( ) ①用 pH试纸测定 Na2CO3溶液的 pH ② 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 KCl ③ 实验室用新制的 FeSO4溶液和预处理过的 NaOH溶液 制备 Fe(OH)2白色沉淀 ④用已知浓度的盐酸和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实验 ⑤将适量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氢氧化铁胶体 ⑥用适量的蔗糖、浓硫酸和水在小烧杯中进行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 ⑦探究 Ba(OH)2 8H2O晶体和 NH4Cl 晶体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A.②③⑦ B.③④⑤ C. ⑤⑥⑦ D.④⑥⑦ 解析 ①需要使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②需使用玻 璃棒搅拌以加速固体的溶解,过滤时应使用玻璃棒 引流;⑥⑦需使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混合物。 答案 B ,并简要说明理由 ( 1)某实验需 mol/L的氯化钠溶液 80 mL,你 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是 ( ) mL mL mL 000 mL 因为。 ( 2)欲量取 mL的液体 ,所选用的量筒的规格是 ( ) mL mL mL mL 因为。 ( 3)拟在烧杯中于加热条件下配制某溶液 50 mL,应选择的烧杯是 ( ) mL mL mL mL 因为。 解析 ( 1)欲配制 80 mL的溶液,而没有 80 mL这一规格的容量瓶,则可选规格大的容量瓶,为了减少误差,不能选用规格小的容量瓶配几次;选用规格太大的则浪费试剂。 ( 2)量取液体时,量筒的大小应选用合适的规格, 不要用大量筒量取少量液体 ,也不要用小量筒多次 量取体积较大的液体;( 3)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 用烧杯来溶解溶质,为防止液体溅出,方便操作, 一般情况下选用烧杯的容积比所配溶液的体积大 一倍为宜。 答案 ( 1) B 应选用规格大的 且与所配溶液体积最 接近的容量瓶 ( 2) A 应选 用规格与所量取溶液体 积最接近的量筒 ( 3) C 选用烧杯的容积比所配溶 液的体积大一倍为最佳选择 (如图)是中学化学实验 室中常用仪器之一。 我们对它的用 途并不陌生。 ( 1)请举两例说明普通漏斗在化学实验 中的运用:。 ( 2)你是否探讨过在化学实验中创新地使用普通 漏斗。 请参与到下面的讨论中: ① 图 1是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备 H2并检验 H2具有可 燃性装置的一部分 ,请说出他这样做的优点。 ②某同学用苯萃取碘水中的碘时,找不到分液漏 斗。 他灵机一动,先在试管中将混合液充分振荡后 静置,然后再用普通漏斗与其他常见实验仪器和用 品组装成一个简易分液器进行分液(图 2) ,解了燃 眉之急。 试分析该设计的不足之处:。 解析 普通漏斗常用作过滤器,有时也组成防倒吸装 臵,用于吸收易溶于水的气体。 本题在考查普通漏 斗的正常使用时,又将其改装成了分液漏斗。 答案 ( 1)①向细口容器中加液体;②组成过滤装置;③组成防倒吸装置(任选两例) ( 2)①防止不纯氢气点燃时发生爆炸 ②两层液体的完全分离较难控制;苯、 I2均会导致橡胶老化 题组二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10%的 ZnSO4溶液,将 10 g ZnSO4 7H2O溶解在 90 g水中 Fe(OH)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 加 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 KCl、 AlCl3和 MgCl2溶液,分别向三种溶 液中滴加 NaOH溶液至过量 ,锥形瓶必须洗净并烘干 后才能使用 解析 A项中, 10 g ZnSO4 7H2O中 ZnSO4的质量小 于 10 g,如果溶于 90 g H2O中, ZnSO4的质量分数一定 小于 10%; B项中 ,若长时间煮沸 ,其胶体将会因为受 热而聚沉; C项中,向三种溶液中滴加 NaOH溶液 至过量, KCl溶液无现象, AlCl3溶液中,先有白色 沉淀生成后又溶解, MgCl2溶液中则有白色沉淀生 成; D项中,锥形瓶不需要烘干,洗净即可。 答案 C ( )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将 10 g CuSO45H2O溶解在 90 g水中 配制质量分数为 10%的 CuSO4溶液 B 向盛有 1 mL mol/L 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mol/L 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滴加 mol/L KI溶液 证明一种沉淀能转化为溶度积更小的另一种沉淀 C 室温下,分别向 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再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