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晚唐诗歌内容摘要:

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杜牧之永史诗经常用反用其事的笔调。 这首诗中杜牧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 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  题乌江亭 (杜牧) 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 乌江亭 (王安石) 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 乌 江 (李清照)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 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角度:第一首是从 兵家用兵 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二首是从 民心向背 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三首是从 节操(气节) 角度来评价的  观点 —— 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 纥 《 题乌江亭 》都是永史诗。 请结合有关资料信息说说二诗在立意纥表现方法方面的不同之处。  立意上 ——前者在于对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而酿成安史之乱的不满和批判;后者在于永史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为历史翻案。  表现方法上 ——前者以小见大,从小处着手,善用细节表达主题,总结历史兴亡,冷静的描绘中隐含诗人强烈的爱憎。 后者从大处着眼,直接议论,直抒胸臆,对历史事实不正面评说,而是另有新论,令人耳目一新。  通过评论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讽刺时君,针砭时政,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充满对历史往事的伤悼和怀旧情绪。  多用绝句形式。 论史绝句 , 如 《 赤壁 》 、 《 题乌江亭 》 等, 在精炼的形象描写中寓含厚重的历史、深刻的哲理以及浓郁的时代悲感, 议论警拔, 不落窠臼 ; 有的则不著议论,寓意含蓄隽永 ,如 《 题桃花夫人庙 》 、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