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度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定稿内容摘要:

作室 ”的目标,负责人赵强老师介绍说,工作室将着重从三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咨询和辅导。 学生在固定时间中,可通过面对面,或电邮、电话、网络等形式免费向工作室要求咨询和辅导。 二、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跟踪反馈系统。 针对接受辅导的学生的 20 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后续跟踪措施。 对于通过指导已经初步解决相关问题的同学,工作室将及时将其情况反馈给其辅导员,并通过电话回访等形式定期跟踪,了解其后续的学习心理状况。 对于通过一次辅导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同学,工作室将根据情况与其预约下一次的指导时间,进一步为其解决问题。 三、定期的组织学业指导交流会。 学业指导交流会是一个面向全体辅导员的开放活动,并邀请导师参加,隔周固定时间举行,分析、探讨案例,或者就学业辅导工作中所遇到的情况进行讨论,从而分享经验教训,为进一步展开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成立 “赵强工作室 ”是我校深入开展 “博学计划 ”的又一重要举措。 校党委副书记陈立民表示, “赵强工作室 ”的建立将会为 “博学计划 ”的进一步推进注入新的活力,标志着 “博学计划 ”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与 “赵强工作室 ”同时成立的还有 “博学计划 ”导师库,这也将为 “赵强工作室 ”顺利开展工作提供重要帮助。 2020年 5月, “战拖工作坊 ”在复旦大学开张,学校的 “赵强学业促进工作室 ”和复旦学院心理职能团队携手,要以团队互助的形式让大学生们战胜 “拖延症 ”。 “战拖班 ”的创始人、复旦大学心理学系研二学生林婧婧认为, “拖延症 ”成为 大学生的 “流行病 ”基于以下三点原因:大学的节奏与高中完全不同,每个任务都有较长的完成期限,学生对时间的控制度大大增加;相比枯燥紧张的高中,大学生活丰富多彩,许多人难以定位学习的重要性;许多大学生有 “完美主义 ”倾向,希望等所有材料都齐全了才开工,反而耽误了任务展。 21 “拖延症 ”不是病,犯起来真要命。 美国的 “拖延症俱乐部 ”曾经有个经典笑话: 80%的律师死后是没有遗嘱的,他们拖拉了一辈子。 因为拖延,常常耽误掉重要的事情,学生学业变差,上班族工作效率低下,许多人常常在浑浑噩噩中过了一天。 想改变 这种状况。 又往往没有动力,最后也是一拖再拖,不了了之。 为了战胜拖延症,复旦大学首次引入了国外 “战拖工作坊 ”的辅导形式,由校党委学生工作部下的赵强学业促进室和复旦学院心理职能团队共同组织成立了战拖工作坊。 这个工作坊是否能够真的让人们改掉 “拖延 ”这个坏毛病,记者一探究竟。 各种借口都被拆穿 在这个 “战拖工作坊 ”,被拉来的同学都自觉是 “拖延症 ”者。 他们或者是听到同学的 “口碑 ”相传,或者是看到宿舍的海报,或者是收到辅导员群发的邮件,甚至有逛 “人人网 ”看到的。 现在,他们以 6到 7人为一个小组的形式,每周固定 的时间围在一起进行 “治疗 ”。 这是徐紫晨小组的最后一堂课。 课程开始时,大家轮流汇报上周的 “战拖 ”情况:对每件事情依据其“重要性 ”和 “紧迫性 ”进行打分,再列出消耗的时间。 在汇报的过程中,会有其他学员与辅导员对她的时间管理提出质疑以及优化意见: “你修电脑怎么用了 5小时。 ” 被质疑的女孩委屈地解释道: “我电脑中毒了,要重装系统。 ”女孩列出了一大堆需要重装的软件,都被其他学员否定了。 “你让它自动装,又不用理它的,实际上只需要 5分钟。 ” 22 之后,女孩又坦白了一件她没有按时完成的任务 ——没有看完《 微观经济学》。 “不是让你学会在痛苦中坚持 1 小时吗。 ”辅导员徐紫晨说道。 “我坚持了 2小时,还是没有看懂。 ”女孩无力地辩解道。 这时候,所有的学员开始提出各种解决方法: “你要注意力集中,我那时候就是逼自己看,一直看就自然懂了,一口气看了两章。 ”、 “你要不耻下问啊。 你自己看要用很多时间,可能一问别人很快就可以解决。 ”、 “你要找微观经济学其它版本的书,曼昆的就比较好懂。 ” 在群体的压力下, “拖延症 ”者已经被逼到没有任何借口。 “我们都是互相监督啊,你想,以前我和室友在宿舍里就是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现在开始上班,我一没 有按计划行事,她就在我的后面。 ”小姜与室友被分在不同的小组里上课。 “我现在学到的就是找到 5分钟可以做到的事,立刻去做。 比如写论文, 5分钟能做的就是开机,搜索资料。 ” 对自己狠一点 在解决完上周的 “战拖 ”问题后,小组在徐紫晨的带领下,进入到下一个训练项目 ——自我能力的评价。 结合自己在这几周内的生活,总结自己具备哪些优势,在拖延中又体现出哪些能力方面的局限。 “我的局限是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比较浮躁。 ”此话一抛出,立刻引起大家的共鸣。 “我也是的,我有个不好的习惯,特别喜欢上人人网。 一坐到自习教室,就想先刷一下人 人再学习吧,结果一刷半个小时都下不了。 现在我就干脆把人人给删掉了。 ”还有学员提出更绝的方法: “我直接把账号给注销了。 ” 23 对于辅导员来说,她更希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优点弥补缺点。 比如女生提出的优点是自己比较 “理性 ”,在局限上又坦言自己 ”好吃、爱睡,有网瘾 ”。 这样一来,辅导员便认为,既然你很理性,为什么不能正确认识好吃爱睡的不好,进而改掉呢。 “我就是理性啊,所以总能找出借口,上网的时候就是没事做,发呆也关不了电脑。 ”又一次,集体的智慧发挥了作用:“你去装定时软件,设定关机时间。 ”。 把计划进 行排版 在 “战拖工作坊 ”,很多学生开始学会了做计划,并在小组的督促下养成了习惯。 “我每天睡觉前要想一遍明天的计划,把明天的事情进行排版。 ”以前的小洪并不是这样,理工科专业的考试需要的是平常复习。 “数字逻辑其实每周花五六个小时复习最好了,但心里会想 ‘ 大不了下周花 10小时复习 ’ ,其实这样效果很不好。 ” 作为文科生的小严,大多期末考察是写论文。 “期末论文很多,但最近又有很多新片出来。 又有《功夫熊猫 2》,又有《加勒比海盗 4》,所以我就控制不住自己,在宿舍里总想看电影,拖着不想写论文。 ”小严是第一期的学员,时隔第 一期培训结束已经有一个月多,她坦言: “刚结束的时候运用最好,现在偶尔会有些反复,但大部分时间我还是控制住了 ”。 控制的方法就是 “战拖工作坊 ”教她的: “认知行为理论 ”。 “我会找到自己这种行为背后的情绪与观念。 比如我会找各种借口:我应该休息了,最近太累了,我可以放松一下。 ”在课上,她还学会了怎么对自己错误的观念进行驳斥。 问自己 “是不是非要看不可,假设看 24 了电影,想象无法写完论文的后果,那时候肯定比现在不看电影的感觉更难受。 ”、 “7 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嘛,我们每周上一次课,都会留作业,让大家在一周内养成一种习惯,下一次课会进行巩固。 ”学员小丁十分相信这一理论,一口气连续上了 2期 “战拖 ”班。 “战拖工作坊 ”应运而生。 报名 “战拖 ”的学生分组上课,每个小组有 6―10 名组员。 每次课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围绕某一个主题开展一次活动。 在活动开始前,组员都会拿到一本 “任务手册 ”,他们要在手册上记录下自己的 “病情 ”和 “战拖成果 ”。 25 山东理工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载体建设 日前,从教育部传来喜讯,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刘东锋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载体建设 ”项目成功入选教育部 “2020年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 ”,成为全国 35个入选精品项目之一。 “2020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 ”是教育部首次在全国高校辅导员中开展的教育教学项目评选,旨在通过评选促进辅导员工作规范化、精品化、科学化,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近年来,山东理工大学稳步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推动辅导员工作实践与工作研究相结合,尤其是项目建设促进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 刘东锋主持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载体建设 ”项目,作为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创新基地建设项目之一,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在发挥辅导员团队作用、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交流、指导辅导员创造性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 26 中山大学同行善举立德树人 —— 中山大学新生 “公益囊 ”社会实践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 2020年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 35个入选项目名单。 我校中国 语言文学系辅导员柳翠嫦撰写的 “同行善举立德树人 ——中山大学新生 ‘ 公益囊 ’ 社会实践 ”名列其中。 我校自 2020年开始面向本科新生倡导实施 “公益囊 ”活动。 “囊 ”中装的不是 “妙计 ”,而是一份公益服务表格,填写了新生利用暑假参与公益服务的所为、所见、所闻、所感。 “公益囊 ”的突出特点在于:它在未入学的新生中推广,将高校的教育理念向社会延伸;它立足于中山大学以及岭南地区浓厚的公益氛围,希望借此向中大学子传递公益理念,让学生在 “服务学习 ”中帮助他人,获得成长;它将学生的视角从 “书本 ”引向 “社会 ”,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 中关注社会发展,沉淀自身,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据 统 计 , 实 施 的 两 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