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陶行知纪念馆内容摘要:

要扬善除恶。 画面构成关系极为复杂,充满着悲壮的效果,而其表现风格已成为 17世纪巴洛克艺术之典范。 怦然令我心跳的,是他已活了七百六十岁。 七个多世纪,一个不朽的生命,从 南宋跨元、明、清、民国昂昂而来,并将踏着无穷的岁月凛凛而去。 他生于公元1 236年。 当他生时, “ 直把杭州作汴州 ” 的临安朝廷,已经危在旦夕,人们指望 他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然而,毕竟 “ 独柱擎天力弗支 ” ,终其一生, 他没能,也无法延续赵宋王朝的社稷。 他就在四十七岁那年化作啼鹃去了。 当他死 时,不,当他走向永生,九州百姓的精神疆域,陡地竖起了又一根立柱,虽共工也 触不倒的擎天玉柱。 他是状元出身,笔力当然雄健,生平留下的煌煌笔墨,正不知有凡几。 只是, 真正配得上他七百六十岁生命的,则首推他在零丁洋上的浩歌。 那是公元1279 年,农历正月,他已兵败被俘,恰值英雄末路,在元军的押解下,云愁雾惨地颠簸 在崖山海面。 如墨的海浪呵,你倾翻了宋朝的龙廷,你噬碎了孤臣的赤心。 此一去 , “ 百年落落生涯尽,万里遥遥行役苦。 ”“ 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 ”无一丝一毫的张惶,在这生与死的关头,他坦然选择了与国家民族共存亡。 但见 ,一腔忠烈,由胸中长啸而出,落纸,化作了黄钟大吕的绝响。 这就是那首光射千 古的七律《过零丁洋》: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 照汗青。 ” 《正气歌》 1279年阴历十月初一,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安置在馆驿。 元世祖忽必烈很赞赏文天祥的才干,他派已降的南宋恭帝及多批降臣前来劝诱,文天祥不为所动,严词拒绝,后于十月初五日被关进兵马司牢房 (在今府学胡同 )。 文天祥不愧为状元出身的诗人,他在关押三年期间,写作了几百篇诗词文章,以抒发爱国之情。 1281年夏季,在暑气、腐气、秽气等七气的熏蒸中,文天祥说要 “ 以一正气而敌七气 ” ,他慷慨挥毫,在牢中写就了千古流传、掷地有声的铿锵之作《正气歌》: “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 ” 《国际歌》 国际歌的歌词由欧仁 鲍狄埃( 1816年 — 1887年)在 1871年所作(当时用马赛曲的曲调演唱),彼尔 狄盖特( 1848年 — 1932年)于 1888年为其谱曲。 这首歌被翻译成许多种语言。 (欧仁 鲍狄埃) 团结起来。 只要是还能唱《国际歌》, 就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列宁在纪念《国际歌》的作者欧仁 鲍狄埃的文章里说道:“ 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 —— 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 ” 起来 ,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 ,全世界受苦的人 !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 ,起来 ! 不要说我们一事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 ,到明天 英特那雄纳尔就一定要实现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的通红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 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苏彝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 (Suez Canal)位于埃及境内,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道,沟通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联结起来,大大缩短了东西方航程。 它是一条在国际航运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水道。 苏伊士运河全长 175公里,河面平均宽度为 135米,平均深度为 13米。 苏伊士运河从 1859年开工建设到 1869年峻工。 莫扎特 ( 1756— 1791)奥地利作曲家 ,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自幼从父学钢琴 、 小提琴 , 并开始作曲。 1761年起随父 、 姊往德 、法 、 英 、 荷等国旅行演出。 1769年三度游历意大利各地 , 演出其所作歌剧。 1773年返故乡萨尔斯堡 , 任大主教宫廷乐师。 1781年因不满大主教阻挠其社交活动 ,愤而辞职。 此后在贫困处境中 ,继续创作出大量作品 , 其中包括:具有鲜明反贵族倾向的意大利式歌剧 《 费加罗的婚礼 》 , 反映贵族荒淫生活的意大利式歌剧 《 唐璜 》 等。 其作品以清丽流畅 、 结构工致为特点。 曾参 • 曾参 (前 505年一前463年 ),字于舆,生于鲁国南武城 (今山东嘉祥人 )。 曾参 16岁拜孔子为师。 由于他刻苦好学,造诣很深,成为孔子的得意门生。 他著有《大学》,《孝经》两书,被后世视为儒家经典,尊其为 “ 宗圣 ” , “ 述圣 ”。 曾参传业于子思,子思传业于孟子,形成著名的 “ 思孟学派 ”。 惠能 • 惠能大师(公元 638至 713年),俗姓卢氏,三岁丧父,家境艰贫,稍长以伐薪卖柴为业养母度日。 二十四岁时,惠能辞母出家,往蕲州黄梅东山参拜五祖弘忍大师。 初为行者,随众劳役,踏碓舂米。 后因书写了得法诗偈而备受弘忍赏识,嘱付衣法,成为禅宗六祖。 因当时佛教内部争夺宗祖地位的竞争十分激烈,惠能多次遇险,最后藏迹于猎人群伍之中,隐居十五年。 弘忍入灭之后,惠能才开始传法受戒。 此后演化佛法三十余年,弘法度众无数。 武则天、唐中宗闻其名声,多次敕书征召入京,惠能皆以老病相辞,竟不奉诏。 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 713年),惠能赴新州入灭,享年七十有六。 玄奘法师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他不仅是我国佛教学界负有崇高声望的大德,而且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翻译家。 神话小说《西游记》所写的“唐僧取经”中的“唐僧”,指的就是他。 虽然《西游记》只是玄奘法师西游行程为背景的幻想的神 话,而玄奘法师则不只实有其人,并且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于冒险的、勇于克服困难的、在沟通中印文化上最有贡献的一个人。 玄奘法师本姓陈,名___,河南洛洲缑氏县人(今偃师)人。 曾祖陈钦,在南北朝时代作过后魏的上党太守。 祖父陈康,在齐朝作国子博士。 父亲陈惠,身高体壮、美眉朗目,平时潜心学问,一生不做官,很为当时人所景仰。 玄奘法师是他的第四个儿子。 玄奘是唐代的高僧,唐太宗贞观元年 (公元 627年 ),玄奘二十六岁时,决心去佛教圣地天竺(古印度 )寻求真正的佛教经典。 至摩揭陀国,入那烂陀寺,从戒贤为师,学《瑜伽论》等。 贞观十八年(公元 645年 )正月归国,受到长安 “ 空城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