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化环境和师资培训(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技能培训的内容,以促成教师角色的转变。 计算机和网络提供了学习工具和资源,为学科的综合,教师、学生、家长的联系成为可能,计算机和网络是学习化环境的核心。 因此,师资培训中最重要的是要让教师对信息技术有直接的接触,培训 过程本身要集成信息技术,使教师熟悉和体验计算机化的学习环境,以便教师从直接经验中会发现这种学习环境的特点,看到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化环境的途径和方式,丰富对学习化环境的认识,从而在以后自己的教学中也把信息技术作为强有力的工具。 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师资培训主要不是硬件软件的操作,而是如何将技术集成到学习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9 页 共 16 页 过程中的能力。 学习化环境中教师的任务不是去开发课件,而是如何把信息技术当成一种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 事实上,一些通用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如 Word、 Excel、 PowerPoint、 Access、多媒体、网络等也很容易“整合”到学科课程中,不一定需要专门的教学软件。 例如, Word 可以用到英语写作课中或作为排版软件用于制作电子简报,用 Excel教数学等。 在培训中,可使用大量范例,让学科教师得到启发,发现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结合点。 信息获取技能的培训也应是师资培训的重点。 在学习化环境中,不强调知识的传递,而是更多的强调信息的敏感、分析和评价的活动,因此培训内容也不仅仅是搜索工具和搜索引擎的使用,还应包括信息内容的再提炼和组合,从而变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信息的分类、分析和判断等。 另外,数据库的应用培训是 网络时代教师的重要技能,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网上资源搜索机制,也有利于展开探究式教学,调查数据的存储、分析、决策、可视化及学生电子作品的发布都离不开数据库。 使用 Inter 等通讯媒体进行交流是师资培训的另一个重点。 教师应学会使用同步和异步通讯方式与家长、学生交流。 因此师资培训本身也应多采用各种 Inter 等通讯工具,如使用 Email 发布案例,使用聊天室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和问题讨论。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0 页 共 16 页 教师要体会技术在学习化环境中的集成,自己的工作也应集成技术,才能体会技术的价值和应用的前景。 因此培训教师利 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工具来办公,如使用模板和 Inter 资源来备课,不仅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且也是教师在学习化环境中一个预演。 具体的培训方法可以观摩通用工具在教学办公中的应用和企业的自动化办公模式。 要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支持认知过程,激发探索兴趣,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理解学生的具体观点和意见是必需的。 在培训中可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 由于学习化环境中教育目标从知识的理解转到问题解决的培养,关注学生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应用和理解。 在培训中应强调跨学科的问题研究。 具体方法可利用案例教学或采用专 题的形式进行,教师以“研究者”身份出现,让受训教师既观察工作情景,参与具体操作,并结合资料查阅、讨论来理解综合化的学习环境。 培训教师咨询技能和与家长交流的能力,目的不是指导家长对子女的抚养,而是提高家长的教育功能。 受训教师应学习家庭教育的科学;学习学科知识转化为现实中可观察、操作、实践的范例;以及设计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家长与学生一起完成的作业,如,办电子简报。 具体可采用角色扮演和场景模拟等来体验教师、学生、家长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1 页 共 16 页 关系,使用范例来启发学科内容与生活情景的结合。 三、结语 如何体现信息时代特征和以学为中 心的教学模式是师资培训中的重要课题,这一课题的研究关系到未来教师的素质和教育革新的开展。 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学生通过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的学习机会将迅速增加,使媒体从教师的机器转向学生的机器应成为师资培训中的重点;由于科学和社会一体化发展要求,师资培训不应只是单个学科上教法的深入,而且应注重教师利用技术整合各个学科知识的能力;由于家庭特征的变化,师资培训同样要重视教师与家长交流和构造家庭化学习环境的能力,以促进学习过程的生活化和更有意义的学习。 总之,从学习者和学习化环境的角 度来考虑教师的职业技能,并按这些技能要求进行师资培训,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推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 As technology transform the institutions of society, changing the way that people work, municate, and learn, there is an increasing in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2 页 共 16 页 learnercentered models of instruction。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