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李清照词两首内容摘要:

答案: A 3 .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薄雾浓云愁 永昼. . 漫长的白天 瑞脑 销.金兽  熔化  B. 有暗香 盈.袖  充满 凄凄惨惨 戚戚. . 悲愁 、 哀伤的样子  解析: A项 “ 销 ” 是 “ 焚烧 ” 的意思。 答案: A C. 有 暗香. .盈袖  清淡的香气  乍.暖还寒  忽然  D. 这 次第. . 光景 , 状况 最难将 息. 调养 , 保养  4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 相同的一项是 ( ) A. 莫.道不销魂莫.听穿林打叶声 B. 怎 敌.他 , 晚来风急势均力 敌. C. 雁 过.也 , 正伤心则知明而行无 过.矣 D. 梧桐更 兼.细雨二者不可得 兼. 解析: A项都为否定副词,不,不要。 B项分别是动词,抵挡;动词,同等,相当。 C项分别是动词,飞过,经过;名词,错误,过失。 D项分别是动词,加上;动词,同时具备。 答案: A 5.下列词句,句读有误的一项是 ( ) A.东篱 /把酒 /黄昏后,有 /暗香 /盈袖。 B.守着 /窗儿,独自 /怎 /生得 /黑。 C.这 /次第,怎一个 /愁字 /了得。 D.雁过也,正 /伤心,却是 /旧时 /相识。 解析: B项应为独自 /怎生 /得黑。 “ 怎生 ”是一个词即 “ 怎么、怎样 ” 之意。 答案: B 6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 . 佳节. .又重阳 , 玉枕纱厨 , 半夜凉初透 B . 东篱把酒黄昏后 , 有 暗香. .盈袖 C . 雁过也 , 正伤心 , 却是旧时 相识. . D . 怎一个愁字 了.得. 解析: D项 “ 了得 ” ,古义:囊括得了。 今义:①用在惊讶、责备等语气的句末,表示情况十分严重;②不平常,很突出。 答案: D 7.下面对于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 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 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解析: C项 “ 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 ” 表述有误,不是依内容决定的,而是依词牌的要求决定的。 答案: C 8.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 (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________________。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4)________________,有暗香盈袖。 (5)生当作人杰,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比黄花瘦 (2)凄凄惨惨戚戚 (3)梧桐更兼细雨 (4)东篱把酒黄昏后 (5)死亦为鬼雄 一、阅读李清照的 《 醉花阴 》 ,回答 9~ 11题。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9. “佳节又重阳”中的“又”字对句意表达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炼字。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应放到句中、全诗中,并结合意象、意境、表达技巧来作综合分析。 “ 又 ” 字表明再一次,又一次,强调词人与丈夫分离已久,已不是第一次在佳节时独守空房了,写出了分离之悲更深。 答案 : 这一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 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共用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 10.下阕前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两句采用了乐景衬哀情的方法。 东篱下的菊花灿烂,花香四溢,富有情趣。 然对词人来说,对花独酌,空想与丈夫一起时的快乐光阴,眼前美景不但没有让她变得快乐,反而更激起她心中无限的思夫之情。 答案 : 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 “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暗香”,菊花的幽香。 “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清淡的香气充盈衣袖。 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绪涌上心头,即便借酒消愁,亦是愁更愁了。 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 11.据元人伊世珍 《 琅嬛记 》 所载:“易安以重阳 《 醉花阴 》 词函致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 ‘ 只三句绝佳。 ’ 明诚诘之,答曰: ‘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正易安作也。 ”请问为赵明诚五十首所难掩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究竟好在何处呢。 试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是这三句展现了两个镜头:一是凄冷的风穿帘而过,菊花满园,枯萎凋零的菊花在寒风中瑟缩;二是词人迎着寒风,看着菊圃中的菊花,顾花自怜,认为憔悴愁绝的自己比菊花更消瘦。 其次,这三句是情景交融,创设出凄苦绝伦的境界。 答案 : 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 “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 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 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 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叠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