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进化论内容摘要:

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每个个体的每一个细胞内都有成千上万个基因,这样,每一代就会产生大量的突变。 此外,突变的有害还是有利也不是绝对的,这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1.种群中突变的特点: 突变数很大、随机、不定向 2.种群基因重组的结果:产生更多可遗传变异、不定向 例如:果蝇约有 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 10- 5,若有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有108个个体),那么每一代出现基因突变数是多少呢。 2 104 10- 5 个体 108 种群 =2 107 结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基因 重组 突变 新的等位基因 多种多样的基因型 种群中出现大量可遗传的变异 变异是 不定向 的 形成了 进化的原材料 ,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三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 1) 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你能做出假设吗。 探究活动 “ 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 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蠖 黑褐色树干上的桦尺蠖 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2)现在我们用数学方法来讨论一下桦尺蠖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 1870年桦尺蠖的基因型频率为 SS 10% ; Ss 20%; ss 70%,在树干变黑这一环境条件下假如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 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 10%,以后的几年内,桦尺蠖种群每年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是多少呢。 第 1年 第 2年 第 3年 第 4年 …… 基因型频率 SS 10% % Ss 20% % ss 70% % 基因频率 S 20% 23% s 80% 77% % 26% % % % % % % % % 升高 降低 (3)在这个探究实验中根据上面的数据分析 , 变黑的环境对桦尺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变黑的环境对桦尺蠖浅色个体的出生率有影响吗。 (4)在自然选择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现型。 变黑的环境使控制浅色的 s基因频率减少, S基因频率增加 许多浅色个体可能在没有交配、产卵前就已被天敌捕食 天敌看到的是 桦尺蠖得体色(表现型)而不是控制体色的基因 自然选择 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桦尺蠖 深色 浅色 栖息环境浅色 (个体多) (个体少) 栖息环境深色 s基因频率降低 S基因频率升高 浅色 深色 s基因频率又降低 S基因频率又升高 s基因频率 95% S基因频率 95% •原因是: 淘汰不利变异基因、积累有利变异基因 结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再来练练兵。 结果是: 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2 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 突变 、基因重组和 自然选择 3 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 1 种群是( )的基本单位,也是 生物 繁殖 的单位。 生物进化 生物进化 =种群基因频率变化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小结: 4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 )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变异逐渐( ),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 )改变,导致生物朝向一定方向进化。 可见,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 )决定的。 不定向 积累 定向 自然选择 种群中产生的变异 ( ) 自然选择方向 ( ) 不定向 定向 5 .某岛屿上存在着尺蛾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成工业区。 下表为该地区不同时期的两个变种尺蛾的数量比。 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 ) A.灰尺蛾迁离,黑尺蛾迁入 B.工业煤烟使灰尺蛾变成黑尺蛾 C.自然选择作用 D.人工选择的作用 6 .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解释狼的进化过程。 (1)狼群中存在不同类型的个体 , 如有跑得快的 , 有跑得慢的。 它说 明 生 物 具 有 ______ 的特性 , 而 这 种 特 性 是 生 物 进 化的。 (2)随着环境的改变 , 食物稀少 , 跑得快 、 凶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 这样 , 食物 、 环境对狼起了 ______作用 , 而这种作用是______的 , 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 ______。 森林时期 工业时期 灰蛾 黑蛾 灰蛾 黑蛾 99% 1% 1% 99% C 变异 原材料 选择 方向 定向的 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纵坐标为个体数量,横坐标为翅的长度)。 后来该小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最能代表此时情况的曲线是 ( ) 选择并解释 A B C D D 曼彻斯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