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热油管道工艺设计课程设计报告内容摘要:

1ReRe3000  ,所以其是处于水力光滑区,故前面的假设是正确的。 计算摩阻 一个加热站 间的摩阻为: RmmpjmR LdQh 521  总摩阻为: 1RR nhh  全线所需总压头为: ZhhhH mRR  % 式中 Rh —— 沿线总摩阻, m; 1Rh —— 加热站间距的摩阻, m; H—— 全线所需要的总压头, m。 由公式得: )( )( mh R    由公式得: )( mh R  由公式得: )( 8 9 360% 8 1 8 1 1 mH  设备选型 泵的选型 选用泵型号为 DY28065 10,其流量为 280 hm/3 ,扬程为 650m,转速为 1480转 /分,电动机功率为 800 千瓦,效率为 74%。 每个泵站选用两台,其中一台为备用泵。 由公式得平均温度下的密度为:   )(0 0 1 3 1   ( 3/mkg ) 泵所产生的压力为: 15 gHP  式中 P—— 泵所能够提供的压力, Pa; —— 油品的密度, 3/mkg ; H—— 泵所提供的扬程, m; 由公式得: P M P aM P a )( 5 5 3 6   故所选择的泵符合要求。 原动机的选型 型号为 JB0800S4。 转速 1490 转 /分,效率 95%。 加热设备选型 首站选用换热器,其他加热站选用 直接管式 加热炉, 型号: GW4400Y/6 4Y,其 额定功率 为 4400KW,效率为 87%。 泵站 布置 水力坡降:  lHi 泵站数为: cHHn 式中 n—— 泵站数,个; H—— 全线所需的总压头, m; cH —— 泵所提供的扬程, m。 由公式得: n  (个 ) 向上取整,取 n=3(个); 为了保证任务输量不变,可对泵站中的泵机组采取减小级数等措施。 采用平均法布站,其站间距为: nLLR 式中 RL —— 泵站站间距, m; L—— 管线总长, m; 16 由公式得: )( kmL R  泵站内压头损失 不计, 后面的泵站进口压力控制在 30~ 80m 范围内。 ( 1) 当首站与第二站站间距取 ,其进口压力为: mti hZiLHh  式中 tih —— 泵站进口的剩余压头, m; H—— 泵站所提供的扬程, m; i—— 水力坡降; L—— 两泵站的站间距, m; Z —— 两泵站间的高程差, m; mh —— 泵站内压头损失, m。 取首站与第二站的站间距为 ,进口压力为: )( 0 0 0 6 5 0 mh t  由于其进口剩余压头小于 30m,故不符合要求,需缩小站间距。 ( 2) 取首站与第二站的站间距为 85km,进口压力为: )(728 5 0 0 00 0 6 5 02 mh t  符合要求,故第二站布置在距离 首站 85km处。 ( 3) 取首站与第三站的站间距为 180km,进口压力为: )(506010)901 8 0(0 0 6 5 0 33 mh t  符合要求,故第 三 站布置在距离首站 180km 处。 故全线泵站布置完毕。 设计结果 本次设计采用加热密闭输送方式,各个参数设计结果列入下表: 表 管道设计结果 管材 最小屈服强度( MPa) 外 径( mm) 壁 厚( mm) X60 413 273 4 17 表 泵设计结果 型号 台数 (台 ) 流量 ( hm/3 ) 扬程 ( m) 转速 (转 /分 ) 效率 (%) 功率( KW) DY28065 10 6 280 650 1480 74 800 表 热站设计结果 热站数 站间距 ( km) 进站温度 ( C ) 出站温度 ( C ) 热负荷 ( kJ/s) 效率 2 140 39 87% 表 热站布置设计结果 热站 1 热站 2 里程( km) 0 140 表 泵站设计结果 泵站 1 泵站 2 泵站 3 里程( km) 0 85 180 18 6 方案二 的工艺计算 热力计算 计算 K值 管道中的实际流速为: smdQv /1 0 0 00 5 8 222  式中 d—— 管道内径, m; Q—— 体积流量, sm/3 ; 2v —— 实际流速, sm/。 选取泡沫塑料作为保温材料, 查规范可知 ,第一层钢管壁的导热系数为)/( CmW  ,第二层保温层的导热系数为 )/( CmW 。 查阅相关手册可知,保温材料厚度为 40mm。 而: wiiiLDdDdK 211ln2111 2221111 ln21ln2 1ln2 1 dDdDdDii   式中 LK —— 单位长度的总传热系数, )/( 2 CmW  ; 1 —— 油流至管内壁的放热系数, )/( 2 CmW  ; 2 —— 管最外层至周围介质的放热系数, )/( 2 CmW  ; i —— 第 i 层的厚度, m; i —— 第 i 层(结蜡层、钢管壁、防腐绝缘层等)导热系数, )/( CmW  d—— 管内径, m ; iD —— 第 i 层的外径, m; id —— 第 i 层的内径, m; wD —— 最外层的管外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