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超五类(千兆比)pds方案模板内容摘要:

线系统的优势 ? 将各个系统统一布线,提高全系统的性能价格比。 ? 具有开放性和充分的灵活性, 不论各个子系统设备如何改变,位置如何移动,布线系统只需跳线不须任何其它改变。 ? 设计思路简洁,施工简单,施工费用降低。 ? 充分适应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今后办公全面自动化打下了坚实的线路基础。 ? 大大减少维护管理人员的数量及费用。 ? 可根据最终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随时的改变和调整。 第二部分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技术文件 第 13页共 70页 典型综合布线示意图 3. 1. 2 吹光纤系统简介 3. 1. 2. 1 吹光纤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数据通讯网络的迅速发展,用户出于对传输带宽、安全性等方面的考虑,越来越多的采用了光纤。 而最近, 一种全新的光纤布线方式出现了,这就是──吹光纤布线。 所谓“吹光纤”即预先铺设特制的管道,在需要时,将光纤通过压缩空气吹入。 吹光纤技术的发明为建筑群之间、以及大楼内部的光纤布线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 水平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 干线区子系统 管理区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 第二部分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技术文件 第 14页共 70页 3. 1. 2. 2 吹光纤的历史 1982 年,英国电信 (British Tele)发明了吹光纤技术,它原本是英国电信设计为本国电信网络而提供低成本的光缆,但由于吹制技术等等原因,始终未能商用。 1987 年,英国奔瑞公司 (BrandRex)发明了单吹光纤技术。 1988 年,世界上第一次安装室内吹光纤。 1993 年, 整个系统开发完善,并正式命名为吹光纤系统(Blolite)正式商用化,并在欧洲迅速普及。 1997 年,吹光纤系统正式进入我国,在新华社、上海证券交易所,北京市长途电话局、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等项目得到应用。 在早期的“吹光纤”发明时,曾经尝试使用类似于降落伞的小伞拖拉光纤,然而由于表面张力过大而告失败。 随后,厂家开始改进光纤表面涂层技术,采用吹入压缩空气来安装光纤获得成功。 3. 1. 2. 3 吹光纤系统的组成 吹光纤系统由微管和微管组、吹光纤纤芯、附件 (包括配线架、信息出口等 )和安装设备组成。 ? 微管和微管 组 吹光纤的微管有两种规格,分为 5 毫米和 8 毫米 (外径 )管。 8 毫米管由于内径较粗,因而吹制距离也较远。 每一个微管组可由 4 或 7 根微管组成,并按应用环境分为室内及室外两类。 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中所有微管外皮均采用阻燃、低烟、不含卤素的材料,在燃烧时不会产生有毒气体,从而符合国际最新标准的要求。 在进行楼内或楼间光纤布线时,可先将微管在所需路由布上,而不需将光纤吹入,只有当实际真正需要时,才将光纤吹入微管,并进行端接。 采用直径 5毫米微第二部分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技术文件 第 15页共 70页 管,在路由多弯曲 (300 个 90 度弯曲 )的情况下可吹制超过 300 米,在直路中可超过 500 米。 采用 8毫米微管,在路由多弯曲的情况下,可吹制距离超过 600 米,在直路中可超过 1000 米,垂直安装高度 (由下向上 )超过 300 米。 在室内环境中,单微管的最小弯曲半径为 25 毫米,可充分适应楼内布线环境的要求。 ? 吹光纤纤芯 吹光纤纤芯有多模 、 50/125 和单模三类。 每一根微管可最多容纳 8根不同种类的光纤,由于光纤表面经过特别处理,并且重量极轻 (每芯每米 克 ),因而吹制的灵活性极强。 在吹光纤安装时,对于最小弯曲半径 25 毫米的弯度,在允许范围内最多可有 300 个 90 度弯曲。 吹光纤表 面采用了特殊涂层,因而在压缩空气进入空管时,光纤借助空气动力悬浮在空管内向前飘行。 另外,由于吹光纤的内层结构与普通光纤相同,因此,光纤的端接程序和设备与普通光纤相同。 ? 附件 附件包括 19 英寸光纤配线架、跳线、墙上及地面光纤出线盒、用于微管间连接的陶瓷接头等等。 ? 安装设备 早期的吹光纤安装设备,全重超过 130 公斤,因而设备的移动较为繁杂,不易于吹光纤技术的推广。 1996 年 ,BICC 公司在原设备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改进,推出了改进型设备即 IM2020。 IM2020 由两个手提箱组成,总净重量不到 35公斤 ,便于携带。 该设备通过压缩空气,将光纤吹入微管,吹制速度可达到每分钟 40 米。 ? 吹光纤系统的性能特点及其优越性 第二部分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技术文件 第 16页共 70页 1. 系统特性指标 由于吹光纤系统与传统光纤系统的区别主要是在于其铺设方式,光纤本身的衰减等指标与普通光纤相同,并同样可采用 ST、 SC 型接头端接。 同时,吹光纤系统的造价亦与普通光纤系统相差无几。 2. 设计简单 在传统的光纤布线设计中,对于楼与楼之间、光纤到桌等方案,出于对光纤成本 (含端接、接续 )、布放难度等考虑,不能全面考虑未来的需求,而尽可能全面地布线。 对于吹光纤系统则不同。 因为在设计时 ,我们可尽可能敷设光纤微管,而后按实际需要将光纤吹入。 3. 分散投资成本 目前,许多用户在考虑光纤系统设计时,出于光纤系统成本的考虑 (成本包括了相关的光缆、端接、配线架、光电转换设备以及布放难度等 ),不能全面考虑未来的需求,而尽可能全面地布线。 特别是,在很多布线工程中,只有极少数信息点采用光纤到桌方案,而当后期需要增加光纤时,则由于没有合适的铺设路由倍感苦恼。 对于吹光纤系统则不同,由于微管成本极低 (不及光纤的十分之一 ),所以设计时可以尽可能地敷设光纤微管,而后根据实际需要吹入光纤,从而分散投资成本,减轻 用户负担。 4. 安装安全、灵活方便 图 A为一个典型的传统光纤布线系统,在入楼处 A和层分配线架 B处均需做光纤接续,这样不仅增加了成本及路由光损耗,而且使安装变得较为复杂。 同时,工程现场施工环境较为复杂,由于建筑施工人员误操作而导致光纤损坏的事故屡见不鲜,轻则导致光损耗加大,重则光纤折断。 图 B为吹光纤系统。 吹光纤系统安装时,只需安装光纤外的微管,由楼外进入楼内和在层分配线架时,只需用特制陶瓷接头将微管拼接即可,无需做任何端接。 第二部分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技术文件 第 17页共 70页 当所有微管布连接好后,可采用钢珠测试路由是否畅通,然后将光纤吹入。 由于路由上采用的 是微管的物理连接,即使出现微管断裂,也只需简单地用另一段微管替换,安全可靠。 另外,在传统的光纤布线系统中,光缆一旦铺设,网络结构也相应固定,无法更改。 而吹光纤系统则不同,只需更改微管的物理走向和连接方式即可轻便地将光纤网络结构改变。 室内水平光缆室内干线光缆室外光缆3/ F1/ F图 A 传统光纤系统AB 室内水平光缆室内干线光缆室外光缆3/ F1/ F图 B 吹光纤系统AB 5. 便于网络升级换代 网络及网络设备的发展对于光纤本身也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在最新的千第二部分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技术文件 第 18页共 70页 兆以太网规范中,由于差模延迟 (DMD)等因素,多模光缆的支持距离 已较原来的两公里大大减少,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选择单模光纤作为网络主干。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光纤本身亦将不断发展。 吹光纤的另一特点就是它既可以吹入,也可以吹出。 当将来网络升级需要更换光纤类型时,可以将原来的光纤吹出,再将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