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勘查规范gb11615-内容摘要:
15 昼夜。 b. 中、高温地热田勘探阶段,需结合试验性生产进行群井放喷试验,即用多个生产井同时放喷,并可在外围设立一定的观测井,以分别测定上述内容。 试验延续时间不少于一个月。 以求得各生产井在干扰状况下的产量及地热田总的生产量,进而为准确地判断热储潜力和补给源提供依据。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抽水井涌水量应保持常量,其变化幅度不大于 3%。 抽水、涌水、放喷试验中,均应观测水位(压力)温度的变化,温度观测读数应准确到 ℃,并换算成相同密度的水位(压力)值。 试验结束后观测其恢复水位(压力)。 水位(压力)的变化宜用井下压力计观测,直接测量水位时应同时测量孔内水温,以便换算和比较。 地热流体、土、岩实验分析 在地热勘查工作中,应系统采取水、气、岩土等样品进行分析鉴定,以获得热储的有关参数。 按以下要求采取样品, 地热流体全分析:各勘查阶段的勘探井和代 表性泉点全部取样。 气体分析:凡有逸出气体的井、泉均需采集气体样品。 微量元素,放射性元素、毒物分析:普查阶段各取 1~ 3 个,详查阶段各取 3~ 5 个,勘探阶段各取5~ 7 个。 稳定同位素:详查阶段可取 1~ 2 个,勘探阶段 1~ 3 个。 放射同位素:详查阶段可取 3~ 5 个,勘探阶段 5~ 7 个。 岩、土分析样:按实际需要采取。 地热流体化学成分应进行全分析(主要阴阳离子和 F、 Br、 I、 SiO B、 H2S 等)微量元素( Li、Sr、 Cu、 Zn 等),放射性元素( U、 Ra、 Rh)及总α总β放射性的分析,对温泉和浅埋热储 应视情况增加污染指标的分析,如酚、氰等,还要根据不同的利用目的增加其他分析项目。 同位素分析一般测定稳定同位素( 18O、 34S、 2H)和放射性同位素( 3H、 14C),以研究地下水热水的成因、年龄、补给来源等。 气体成分分析应尽量包括 H2S、 CO O N CO、 NH CH Ar、 He 等项目,以评价地热流体质量。 岩、土分析鉴定应依据地热田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 a. 对热储及代表性盖层的岩芯或岩石,一般可测定其物理、水理性质,项目包括:密度、比热、导热率、渗 透率、孔隙度等。 b. 与热储密切有关的岩芯或岩石可进行同位素年龄、古地磁、微体古生物、化石、孢粉、重矿物、岩石化学等测定和鉴定,以确定其地层时代和岩性。 c. 应用岩石薄片鉴定水热蚀变矿物并研究其演化过程,如发现矿物包体则可进行包体测温。 d. 应用岩石中铀、钍、钾放射性含量,研究形成区域性热异常的产热率背景。 动态监测工作 在勘查工作中,应及早建立地热流体动态监测网,以掌握地热流体的天然动态和开采动态变化规律。 对已开发的地热田应在已有观测点网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监测,以了解开采降落漏 斗范围及其发展趋势,为研究地热田水位(压力)下降、地面沉降或地面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提供基础资料。 观测井的布设应以能控制地热储量动态为目的。 普查阶段每个地热田建立控制性监测点 1~ 2个;详查阶段每一热储建立 1~ 2 个;勘探阶段每一热储设立 2~ 3 个。 监测点尽量应用已有井、泉。 监测内容包括:水位或压力、流量、温度及热流体化学成分。 监测频率可根据不同动态类型而定。 水位(压力)、温度、流量监测,一般每月 2~ 3 次。 水质监测,一般每年 1~ 2 次。 动态监测资料应及时进行分析,编制年 鉴或存入数据库,为地热田的合理开采提供信息。 回灌试验 为保持热储的生产压力,延长地热田寿命,防止地面沉降和地热流体随地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可进行回灌试验。 通过试验选定合适的回灌位置、深度、压力、以及回灌量等参数,对地热田是否或如何进行生产回灌提供依据。 7 地热储量分类、分级、计算和评价 地热储量分类、分级与级别条件 根据我国目前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的可行性,并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将地热储量分为两类: a. 能利用储量:热储埋深小于 2 000 m,便于开采,经济效益好,在开采期间不发生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符合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储量。 b. 暂难利用储量:热储埋深大于 2 000 m,开采技术条件较困难,经济条件不合理,暂不宜开采利用,而将来有可能开采的储量。 按地热田勘查研究程度,将地热储量分为五级( A、 B、 C、 D、 E)。 A 级:系地热田进行开发管理依据的储量。 其条件是: a. 准确查明地热田边界条件和热储特征; b. 储量计算所利用参数均为开采验证了的; c. 掌握了三年以上开采动态监测资料。 B 级:系地热田开发设计作依据的储量,也 是地热勘探中所探求的高级储量。 其条件是: a. 详细控制了地热田边界和热储特征; b. 通过试验取全取准储量计算所需的参数; c. 掌握了两年以上的动态监测资料。 C 级:为地热田开发利用进行可行性研究或立项所依据的储量。 对于类型复杂难以计算 B 级储量的地热田, C 级储量可作为边探边采的依据。 其条件是: a. 基本控制了地热田边界和热储特征; b. 通过试验获得了储量计算的主要参数; c. 掌握了一年以上的动态监测资料。 D 级:经普查评价,证实具有开发利用前景的地热资源,是根据地热地质调查、物化探资料或稀疏勘探 工程控制所求得的储量,作为地热田开发远景规划和进一步部署勘探工程的依据。 其条件是: a. 大致控制了地热田范围和热储的空间分布; b. 取得了少量的储量计算所需参数。 E 级:根据区域地热地质条件和地热流体的天然露头(或已有的井孔)等资料进行估算的储量,作为制定地热田勘查设计远景规划的依据。 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原则 a. 地热田储量计算一般包括地热能与地热流体的可开采量计算,如地热流体中含有达到工业提取指标的有用组分,也应评价其可开采量。 b. 储量计算应建立在地热田的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根据形成地热田的热源、地热地质条件和地热流体特征,建立计算模型,选择符合实际的计算参数和正确的计算方法。 勘查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计算模型,注意取全取准计算参数,提高计算精度,满足相应阶段的勘查要求。 c. 在分别计算地热田热储的固体与流体体积中储存的地热能与地热流体储存总量、天然补给量的基础上,计算其可开采量。 勘探阶段,应结合地热田开发方案、服务年限和利用方向,分别计算地热能、地热流体及有用组分的可开采量。 d. 地表有地热流体排放、地热显示强烈的地热田,可计算地热能 与地热流体的天然排放量,作为其天然补给量的下限。 e. 储量计算应满足综合评价的要求。 确定计算参数的要求 热储面积和厚度的确定:普查阶段可根据地面测绘、物化探资料分析推定;详查与勘探阶段应结合岩芯、岩屑录井、简易水文观测、地球物理测井以及水热蚀变等资料确定。 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热储盖层的平均地温梯度不少于 3℃ /100 m 或 1000 m 深度以浅获得的地热流体温度不低于40℃; b. 储层具有一定的渗透率(不少于 m2)。 热储温度的确定: 一般根据钻孔实测温度,按算术平均或加权平均温度计算。 热储地热能采收率的确定:应根据热储的岩性,有效孔隙度、热储温度以及开采回灌技术条件合理确定。 松散孔隙热储,其孔隙率大于 20%时,采收率可取 25%;岩溶裂隙热储采收率可取 15%~20%;固结砂岩、花岗岩、火成岩等裂隙热储,其采收率可取 5%~ 10%。 岩石密度、比热、热导率和孔隙度等物性参数:在普查阶段,可按经验值确定;详查、勘探阶段应采取试样,实验室测定或野外实测确定。 地热流体计算参数的确定: a. 导水系数( T)、渗透率( K)、压力传导系数( a)、给水度(μ)、储水系数(μ e)及越流系数 K′ /M′,等计算参数,在普查阶段可根据单孔试验,详查阶段主要根据多孔试验,勘探阶段主要通过群孔流量试验资料计算确定。 b. 当地热田具有较长系列的动态监测资料时,应通过动态资料反求有关计算参数。 储量计算方法要求 应在建立地热田模型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完整的地热田模型应能反映地热田的热源、地热流体的补给、运移、相态变化及混合过程。 详查和勘探阶段应 选择两种以上的方法计算地热能及地热流体的可开采量。 储量具体计算方法及其要求,可参照地质矿产部部标准 DZ 40 执行。 储量评价 一般应按综合利用的原则,按可能的利用方向对地热能与地热流体的可开采量进行评价。 要求: a. 普查与详查阶段,根据天然补给量或天然排放量,论证可开采量的保证程度。 b. 勘探阶段应根据技术经济条件对不同计算方案进行对比、论证,确定合理的开采方案,并根据确定的开采方案,预测地热田的地温场、渗流场的变化趋势,论证可开采量的保证程度。 c. 对计算依据的原始数据、地热田模型、计 算方法、计算参数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合理性、可靠性作出评价, 8 地热流体质量与环境影响评价 地热流体质量评价要求 地热流体的质量主要指的是地热流化学成分及其能量的品位。 地热流的质量评价,应在查明地热流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所选用的开采方案,确定其用途,结合地热流体开发利用指标以我国现行的有关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评价。 地热流体水质评价 a. 医疗热矿水评价,参照附录 C(参考件)对其是否属于医疗矿水作出评价; b. 饮用热矿水评价,符合饮料矿水 标准,可作为天然饮料矿水开发的低温地下热水,其水质标准依据 GB 8537 进行评价; c. 饮用热水评价,有的地热区只产热水,没有凉水,为解决当地人、畜饮水,应根据 GB 5749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地下热水是否符合饮用作出评价; d. 农业灌溉用水评价,低温地下热水可作为农业灌溉用水。 由于地下热水中通常含有较高浓度的氯化物及氟、硼等,其是否适用于农业灌溉,需对照 GB 5084 进行评价; e. 渔业用水评价,低温地下热水仍可适用于鱼类的养育越冬以及孵化等,并可适用于高密度工厂化养殖尼罗罗非鱼等喜温的热带鱼种,其 水质标准应按照 TJ 35 进行评价; f. 工业用水评价。 根据热流体的质量特性结合不同工业对水质的要求作出评价。 地热流体中有用矿物组分评价 对于高浓度的地热流体,可以从中提取锂、碘、溴、硼等成分,还可生产食盐、芒硝等,达到工业利用价值者,参照附录 D(参考件)予以评价。 地热流体开发利用温度评价 根据地热流体的不同用途,按(表 1)温度指标进行评价。 地热腐蚀评价 应对地热流体中由于 C SO4 CO2 H2S等的存在导致对金属和碳钢的腐蚀性作出评价。 地 热流体对地热管线和设施的腐蚀影响,一般应通过试验(最基本的试验是挂片试验)作出评价,确定不同材料的腐蚀率。 地热结垢评价 对地。地热勘查规范gb11615-
相关推荐
一、业主要求 根据近几天业主召集中施工单位召开的会议精神,业主对施工单位提出了各项工作日程安排上的要求,主要要求如下: 10月 10日所有参建的管理人员到位。 10 月 10 日 — 12 日业主将召集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 10 月 20 日要求桩基础部分和市政道路、土方部分的施工机械全部到场。 10 月 20 日前必须将临水临电接好,可以使用。 10 月 25
中灌浆工序达到优良,该孔评定优良。 隧洞回填灌浆单元工程 施工 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在 单元工程 回填灌浆效果 检查符合 设计和 规范 要求,灌区封堵密实不漏浆的前提下 , 灌浆孔100% 合格,优良 率 小于 70%,单元工程评为合格; 2 在单元工程回填灌浆效果检查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灌区封堵密实不漏浆的前提下 , 灌浆孔 10 100% 合格,优良 率 不小于 70%
旅游业发达; 农业发达:荷兰,乳蓄业占 65%,挪威:石油业;瑞典:森林业; 欧洲东部及北亚 1 东欧西起波罗的海东海岸,东到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它的面积占欧洲的一 半, 7 个国家; 2 北亚是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它从乌拉尔山向东延伸到太平洋沿海,北邻北冰洋,南抵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的国界 温带大陆性气候(俄罗斯) 1. 、总括:地势平坦,以平
算进行预设计,初步选定支护参数。 然后,还须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监测所获 得的关于地层稳定性和支护系统力学和工作状态及对周模型及参数选择 力学计算 修改参数、 模型 反分析 地质勘察、 岩土力学室内试验 施工组织设计 施 工 监 测 竣 工 地基土分类 经验类比 专家系统 图 1 施工监测和信息化设计流程 理论方法 经验方法 ********大学新校区发展项目第三方监测方案
湿水养护时间不少于 7d。 局部地下水或淤泥质土的处理 ① 当挖孔时遇流砂层或者强淤泥质土时,在井孔内设高 1~ 2m,厚 4mm 钢套护筒,直径略小于混凝土护壁内径,利用混凝土支护作支点,用小型油压千斤顶将钢护筒逐渐压入土中阻挡回流,钢套筒可一个接一个下沉,压入一段,开挖一段桩孔,直至穿过该不良层 ~,再转入正常挖土和设混凝土支护,护筒在浇筑混凝土时不吊出。 ② 桩 挖孔时,如地下局部水量丰富
续发展现状,提出了推进土木工程中的绿色施工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绿色施工;可持 摸项煤迅寂详嚏碉厉筏摸症遭暑后屏酪畏嫁白启絮沂既玛蹋胸滋遍侦叁兹阉静昨溺再仑乏短扛疚兑棚呕冈痛终悦睬超琳蝴创雌稽忍缆晌痪匝摄帖般 (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注重既有土木工程设施的再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则要在土木工程的建设、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做到节能节地